前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
企穩回升勢頭確立
今年工業及重點產業面臨的下行壓力大,中間過程曲折,穩增長成果來之不易
今年以來,工業及重點產業堅持穩中求進、著力攻堅克難,經濟運行由緩中趨穩轉入企穩回升,并在結構調整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中經工業景氣指數監測結果顯示,今年一季度景氣度為96.6,二季度景氣度為95.9,三季度景氣度為95.4,四季度景氣度為95.5(模型預測值,未考慮政策因素)。前三季度,工業景氣持續下行,回落超出預期,但降幅逐步收窄,隨著三季度后期以來積極變化的增多,四季度工業景氣筑底企穩乃至企穩回升的勢頭日益確立。
與之相印證,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在今年3月達到11.9%的高點后,連續7個月增速處于個位數,月度增速*低降至8.9%。自9月以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加快,9月9.2%,10月9.6%,11月10.1%,再度站上兩位數增速區間。前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
由景氣指數起落變化、增長速度快慢轉換,不難看出今年工業及重點產業面臨的下行壓力之大,中間過程之曲折,穩增長成果來之不易。
今年以來,由于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上升,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復蘇乏力,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外需下滑對我國工業經濟增長構成不利影響,尤其是對出口依存度高的行業沖擊較大。與此同時,國內市場有效需求不足,鋼鐵、有色金屬、水泥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
面對經濟形勢的新情況新變化,今年5月以來,中央提出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政策預調微調力度,及時出臺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措施。經過各地各部門的貫徹落實,穩增長政策效應日益顯現。從中經工業景氣指數雙曲線的監測結果看,今年二季度起,剔除政策等隨機因素的中經工業景氣指數持續低于包含政策等隨機因素的中經工業景氣指數,兩者之間的差距由二季度的1.1點擴大到三季度的1.5點,呈現出明顯不同的走勢。這說明,在工業增長內生動力有待增強的情況下,穩增長措施出臺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從重點行業景氣走勢圖看,三季度裝備制造、家電、服裝等技術升級類和消費性行業景氣度受政策等因素支撐作用明顯。這體現了國家推出加強基建投資、加快技術改造、擴大消費等多項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的成效。
自9月以來,工業運行的積極變化增多,增速逐步加快,出口情況好轉,盈利狀況趨好。四季度,工業筑底企穩乃至回升已成定局,全年經濟平穩發展的目標實現在即。
增速處于目標區間
工業的基本面依然正常,增速處于目標區間,工業結構趨于優化、運行質量有所改善
本輪工業經濟增長的回落,持續時間雖長,但是逐步趨緩的、軟著陸的過程?傮w看,我國工業的基本面依然正常,增速處于目標區間,工業結構趨于優化、運行質量有所改善。這與經濟轉型的方向相符合,也是宏觀調控和市場倒逼機制雙重作用的結果。
首先,就業狀況較為正常。截至三季度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數同比增長1.3%(初步季節調整值),多數行業的就業人數同比保持增長。不同于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期農民工大量返鄉的情況,今年工業用工在2011年用工高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增長,說明當前工業經濟增長回落并未明顯影響到社會就業。
其次,產業結構有所優化。在穩增長與調結構相結合的政策導向下,消費類、技術升級類行業增長較為平穩,“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受到嚴格控制。1月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其中輕工業同比增長10.2%,重工業同比增長9.8%。在指數監測的11個行業中,三季度裝備制造業、家電業景氣狀況趨穩,利潤增幅持續上升,是個突出亮點。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等行業景氣度回落,價格、利潤下滑,投資增速低于全部工業平均水平。
第三,利潤水平基本穩定。三季度,工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減少4.1%,但工業企業銷售利潤率仍達5.3%,與上季度基本持平,僅回落0.1個百分點,且高于一季度0.3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企業盈利能力并沒有明顯減弱,企業競爭力得到了鍛煉。數據顯示,1月至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0240億元,同比增長0.5%。10月當月實現利潤5001億元,同比增長20.5%。今年以來,工業利潤持續同比下降的局面開始得到扭轉。
第四,節能減排成效顯現。根據指數監測,由于上游高耗能產業產品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電力、煤炭等能源行業的景氣度出現高位回落,體現了我國加強節能減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進展。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下降3.4%,下降幅度比去年同期擴大了2.6個百分點。
重在提高質量效益
明年工業及重點行業要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推進結構調整
展望明年,工業經濟發展仍具備很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但是,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不容低估。
首先,穩增長勢頭待鞏固。當前,我國外貿出口面臨的壓力猶存,同時在產能過剩背景下,企業去庫存化的過程預計可能會延續到明年一季度?紤]到相關穩增長的政策主要著力于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而非對經濟拉動作用見效更快的制造業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本輪工業經濟回暖勢頭可能是溫和的。
其次,結構調整要攻堅。當前,我國工業及重點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層次偏低等矛盾和問題突出,長期粗放式增長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嚴重制約了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明年,要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繼續嚴控“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推進產業過剩行業的兼并重組和扶優汰劣工作;加大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質量品牌建設等工作力度。
第三,產業升級要加快。面對國際競爭加劇、綜合成本上升、環境資源約束趨緊的狀況,工業必須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發揮自主創新對于結構調整的帶動作用,著力提高產業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改變產品附加值低、產能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狀況,提升產業整體素質,增強發展的內生活力和動力;著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產業發展模式向綠色低碳、清潔安全轉變。
總之,明年工業及重點行業要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推進結構調整,強化創新驅動,堅持綠色發展,努力為實現我國經濟更長時期、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