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烏蘭察布市鐵合金產業完成產量1132萬噸,同比增長18.8%,占全區鐵合金總產量的72%,占全國鐵合金總產量的31%。近日,記者來到烏蘭察布市對當地的鐵合金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入地了解。
在興和三美綠色發展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胡長剛介紹說,我們這個項目還在建設當中,計劃建設6臺直流爐,目前我們已經建成2臺,投產一臺,從目前運行情況來看,和傳統的交流爐相比直流爐節能可以達到5%~15%,節能效果逐步突顯。相較于傳統的鐵合金交流爐冶煉,直流爐冶煉的電流是固定往一個方向流動,會產生一部分電解反應,不需要還原劑,這樣焦炭消耗就能夠減少10%左右,同時也能使單位產品的電耗降低20%。這一技術的革新,成為烏蘭察布市鐵合金企業降低能耗,提高效率的關鍵一步。
烏蘭察布市已有大部分鐵合金企業實現智能化生產,通過廣泛應用這些智能化設備和系統,實現自動化控制,不僅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也提升產品質量以及生產效率。走進鐵合金生產車間,智能控制系統通過對生產數據的實時分析,自動調整冶煉溫度、時間和原料配比,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管理人員只需在中控大屏前,就能全面掌握整個生產流程的運行情況,進行遠程控制和調度。
吉鐵集團在電爐冶煉領域實現了高度自動化生產,通過集成配料布料系統、智能冶煉控制系統和煤氣凈化回收系統,形成了“三合一”的智能化生產體系。該系統從原料配比輸入開始,通過自動化配料設備按設定比例將原料輸送至爐頂料倉,配合智能巡檢機制確保料倉始終處于理想料位。在冶煉環節,電極升降、壓放調檔等核心工藝參數均由中央控制系統精準調控,取代了傳統依賴人工經驗的操作模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煤氣凈化回收系統同樣實現全自動運行,配合全方位的數據監測反饋機制,不僅顯著降低了人工成本,更通過標準化操作流程消除了人為操作差異,使各分廠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得到系統性提升。這種涵蓋原料處理——冶煉過程——環保回收的全流程自動化集成,代表著現代鋼鐵企業向智能制造轉型的典型實踐。
在烏蘭察布市,7米/秒以上風速區域的面積達2.8萬平方公里,屬國家一類風資源區,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為5500-6200兆焦/平方米,年均利用時數*高可達1900小時,是國家光能資源高值區。自2022年起,烏蘭察布市依托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謀劃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替代來推動在鐵合金領域的降耗發展。據核算,存量鐵合金項目如果按照30%的比例開展綠電替代,可以帶動新能源開發將近400萬千瓦,如果按照50%的比例替代,將新增新能源裝機700萬千瓦。通過綠電替代傳統能源,不僅降低了能耗,提升了產業競爭力,而且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同時,烏蘭察布市在鐵合金行業大力推廣直流爐技術。相比交流爐,直流爐電轉化效率更高,能耗更小、更省電,使用直流爐冶煉一噸鐵合金平均能省300-400度電。新能源*大的問題是不穩定性,而直流爐負荷調節更靈活、更便捷,采用這種新型技術,能更好地消納利用新能源,有效促進新能源與傳統產業的融合,降低傳統能源消耗。
烏蘭察布市鐵合金產業轉型升級,不僅體現在技術和生產模式上,更體現在與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上。鐵合金產業借助豐富的綠電資源,進一步推動綠色項目建設,同時不斷融入更多的智能化元素,從而帶動產業朝著綠色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加速邁進。
烏蘭察布市鐵合金產業在技術創新、智能生產、能源融合等方面的成功實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正*當地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