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
粉末冶金研究院很“牛”,在全國的名氣也是響當當的。近年來,中央領導和省部級領導去中南大學考察工作,必去的一站一定會有粉末冶金研究院。
在這里,聚集了一大批全國知名院士和專家教授,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共產黨員。
粉末冶金研究院黨委在上級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帶領全院黨員團結奮斗,實現教學、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緊密結合,高水平立院、高科技報國,爭創先進基層黨組織、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以黃伯云院士為*——黨委班子高瞻遠矚謀大事
中南大學校長黃伯云在美國留學8年,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4年打破國家技術發明獎連續六年空缺的局面,榮獲一等獎,這是眾所周知的。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黃伯云院士只要沒有出差或沒有公務在身,他每天晚上都要去粉末冶金研究院看看,要么呆在實驗室、要么去車間、要么去辦公室。
粉末冶金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陳憲認為,黃伯云院士對研究院的情況了如指掌,他是研究院名副其實的領路人。
黃伯云院士經常告誡研究院領導班子:“要干大事,干黨中央、國家關心的大事,要對接國家重大需求、要干解決國家戰略安全和國計民生的大事,實現研究院跨躍式發展。”
黃伯云院士干大事的直接內涵歸納為五個方面:大平臺、大隊伍、大項目、大成果、大貢獻。
研究院黨委在黃伯云院士的*下,將干大事作為研究院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將干大事作為研究院黨委爭創先進黨組織的奮斗目標,將干大事作為研究院每一個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主要義務。
院黨委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每年都要安排一次務虛會,用一天的時間來研究本年度的大事和任務,并細化成研究院全年的工作要點,帶領全院教職工一心一意做好教學科研和科技成果產業化一線工作,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
以學科建設為契機——凝聚高水平人才
“學科建設是研究院教科產得以發展的根基、而學科建設*重要的方面是有高水平人才的支撐。”陳憲透露,研究院14個黨支部有10個是建在學科上,實現黨建工作與學科建設同步發展,吸納和培養了大批高水平人才。
研究院在選擇支部書記、配備支部委員上適應學科建設需要,90%以上都具備高學歷高職稱。此外,研究院還通過支部建在學科上的高校黨建創新模式培養高水平人才。如黃伯云院士團隊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前4名都是共產黨員,全校論文發表數量前2名均是粉冶院共產黨員,各學科的帶頭人都是共產黨員。
院黨委充分發揮粉末冶金學科特色和材料學科優勢,建設了一大批以高水平黨員人才為主體的科研創新團隊。如以黃伯云院士為首的國防科研創新團隊、“973”創新團隊和“大飛機”項目研究創新團隊,以杜勇教授為首的國家自然科學基礎創新研究團隊和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以熊翔、賀躍輝教授分別為首的長江學者人才團隊,以周科朝教授為首的國家重點“863”計劃創新團隊,以黃啟忠教授為首的高超科研創新團體。
這些團隊的帶頭人絕大部分都是黨員,團隊成員80%是黨員。目前,全院在崗的118名教職工黨員中,70%的黨員都分別以擔任支部成員、擔任學科帶頭人或以融入了不同的科研創新團隊成為材料領域的高水平人才,很好地擔當了研究院的發展重任。
以關心群眾為宗旨——構建師生滿意的和諧研究院
這位負責人說,群眾的事無小事,關心群眾、愛護群眾、尊敬群眾、依靠群眾,是研究院取得成績的法寶。
院黨委十分注重和諧發展,落實中央科學發展和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依靠全院廣大群眾力量、切實做好群眾工作。
研究院每年都召開職工代表大會,聽取職工意見,集中群眾智慧,依靠群眾決策。研究院還營造職工文化氛圍,提高教職工的凝聚力。根據職工個人愛好,研究院在教職工中組建了乒乓球俱樂部、籃球俱樂部、汽車俱樂部、瑜伽俱樂部和離退休職工釣魚俱樂部,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研究院籃球隊、乒乓球隊還經常在學校或長沙市周邊組織友誼比賽,展現了研究院團結向上的精神風貌。
研究院在逢年過節都要適當給教職工發放米、油、水果、元宵和過年物資,讓教職工能感到集體的溫暖和黨組織的關懷。每年研究院實施“愛心資助工程”,沒有一個學生因為經濟貧困而影響學業,學生考研率接近60%、大學生就業率連續六年保持100%。
對生病住院的職工,研究院都要安排專人去醫院進行慰問看望,對家庭困難的教職工給予經濟上或工作上重點關注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妥善做好有關的吊唁工作或善后工作讓群眾體會到“患難處見到黨組織的恩情”。
粉末冶金領域離退休的老專家將他們的知識和經驗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的同志,保證了研究院在技術和經驗方面一代接一代有很好的傳承。研究院連續六年被中南大學考核評為先進單位,《粉末冶金原理》課程成為國家精品課程。在保持共產黨先進性教育和學習實踐活動中,群眾測評滿意度都是在99%以上。研究院干群關系、師師關系、師生關系十分融洽、十分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