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石嘴山市出產的硅石被以每噸16元的價格賤賣給國內企業,國內企業又把純度為98%的工業硅以每噸1000美元的價格出口,國外企業把其提純到99.9999%后,再以每噸8萬~1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中國。被業界視為"黃金"的工業硅,在石嘴山市卻賣了個"豆腐價"。近日,石嘴山市計劃投資70億元,在當地打造規模5000噸/年以上的*太陽能多晶硅產業基地。該投資計劃實施后,將徹底消除上述尷尬局面。
"黃金"賣成"豆腐價"
寧夏石嘴山市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該市硅石儲量高達42.7億噸。以硅石為原料的多晶硅、單晶硅,在電力電子行業所需的大功率件、紅外探測器件、太陽能電池、半導體元件等領域中有著廣泛需求,業界一直有"擁硅者為王"的說法。
近年來,用于太陽能產業的光伏級多晶硅需求巨大,占太陽能電池八成成本的多晶硅由幾年前的13美元/千克漲到現在的80~100美元/千克。目前,對于太陽能電池產品,國內購買力不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太陽能光伏電池的成本,特別是原材料---硅成本高。
在硅石的提純技術上,我國企業與國外有著明顯的差距。國內企業一般只能提純出99.9%的工業硅,這些工業硅出口到國外后,國外企業能進一步將其提純到99.9999%以上。國內多晶硅市場年需求三四千噸左右,而年生產能力只有100噸,自給率只有2.6%。技術的落后,使得出口與進口的價格相差巨大。在業界享有"黃金資源"美稱的硅石,目前在我國的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每噸的價格在20元左右,*低僅為16元,比鋪路的沙石還便宜。由于價格低廉,有的地方干脆直接用硅石替代沙石鋪路。
眾多小開采廠大演"窩里斗"
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很多人認為:硅石價格如此低賤,也與這幾年小礦井開采得太多太濫有關。目前,石嘴山市有100多家小企業,年開采能力有800萬噸,而國內*多只需200萬噸,去年高耗能產業形勢不好時只有100多萬噸的需求。
據了解,由于以前礦產資源管理權屬于縣一級政府,一些縣為增加財政收入,盡可能把礦產資源分成小塊拍賣,導致在一條60公里的分布帶上,就產生了134個硅石采挖廠。這些小開采廠,大多數是兩臺破碎機、一臺裝載機的生產規模,他們為了自身的生存競相降價,結果硅石價格越賣越低。
據了解,每噸硅石20元的價格,只夠人工費,如果加上稅收幾乎沒有利潤。盲目開采、低水平重復建設導致了惡性循環:一方面,該市硅石主要用來生產鐵合金、玻璃制品和碳化硅等附加值低、經濟效益不高的產品;另一方面,該市采硅企業設備簡陋,在開采過程中,企業采厚棄薄、采富棄貧、采中留邊、采易留難,造成資源浪費,破壞了生態環境。
政企收攏五指備戰多晶硅基地
面對硅石資源被賤賣的現狀,寧夏人并未無動于衷。2005年5月,寧夏科技廳對硅產業的發展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把石嘴山市硅產業建成世界**硅光伏產業基地"的構想。
2006年4月24日,石嘴山市依照國家規定關閉了在2005年12月31日之前沒有提出安全生產許可申請的56家硅石資源開采企業,并要求5日內撤離人員、搬走設備、拆除房屋。此前,該市已經關閉了11家硅石開采企業。截至目前,該市已關停了132家硅石開采企業中的67家,占總數的近一半。
多晶硅項目投資龐大,一個千噸級項目規模相當于一座中型石化廠,投資約12億元。而且,如果技術不過關的話,多晶硅項目將嚴重污染環境。所以,即使我國多晶硅嚴重短缺,國家審批仍然極其嚴格。目前,全國已批準寧夏石嘴山、河南洛陽、四川樂山、遼寧凌海4個千噸級多晶硅項目。
據悉,在寧夏石嘴山市的多晶硅產業基地的建設中,中國新首富施正榮和天威英利將擔當投資主力;而石嘴山市的3家上市公司東方鉭業、英力特和寧夏恒力已全部完成股改,他們將負責煤、電、施工、硅砂、氯氣、氫氣、活性炭等整條生產鏈的建設。
同時,寧夏還將與俄羅斯合作,建立包括多晶硅技術轉讓在內的廣泛戰略關系。這些合作包括引進俄方"改良西門子法"高純度多晶硅生產線,并逐步在石嘴山市形成以單晶硅(多晶硅)棒、片產品、太陽能電池板以及相應副產品深加工等8大項目為主要內容的硅生態科技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