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立德的新定位:“為國內*好的廠家配套,為世界*的公司配套”,江都立德粉末冶金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葛蓮葛蓮為立德量身定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步,設備精良,蓄勢待發。她籌措資金1500萬元,對公司生產設備進行“脫胎換骨”式的改造,共裝備全自動粉末冶金成形壓機、網帶式燒結爐、精整機等20多臺套,為制造高精度、高品質粉末冶金產品提供了可靠保證,也把一線工人從強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
第二步,人才優先,兵精將強。她始終把科技團隊建設放在關鍵位置,努力形成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她在企業內部建立了科技創新獎勵機制和科技人才晉升機制,對科技人員按照貢獻大小給予獎勵,激發員工科技創新的熱情與活力。與此同時,葛蓮每年定期選拔*職工脫產學習粉末冶金制造的前沿技術;選派一線技術骨干參加行業內的信息發布會、新技術新成果展示會,讓他們開拓視野、登高遠眺。在她的*下,一支有追求、有激情、愛鉆研的科技團隊厚積薄發。目前,立德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4項發明、3項實用新型和11項外觀設計等18項粉末冶金產品專利證書。
第三步,科技創新,撐竿跳高。她對生產工藝技術進行“循序漸進”式的革新。公司成立了課題攻關組,由葛蓮親自擔任組長,將大學生和科技人員、生產骨干重新編組,一個專題攻關組負責一個課題,每半個月召開一次攻關協調分析會,每取得一項創新成果都及時予以專項獎勵,每前進一步都要確立新課題的目標高度,每年拿出利潤的20%作為科研專項經費。
科技創新的力量震撼人心,這種滲透到骨子里的創新精神,日益成為立德人攻艱克難、決勝千里的利器。憑借過硬的技術支撐,立德很快就從為二類汽車、摩托車企業生產配套中走出,轉而為一汽、二汽主機廠和奧迪、寶馬等國內一類知名企業配套。2007年以來,公司銷售連續實現兩位數增長,一舉突破了4000萬元大關,今年可望實現銷售5000萬元。立德創辦12年來,已累計上繳國家稅金1800多萬元。
每一時刻,人類都在*前行。將立德公司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為世界*減震器公司配套”,葛蓮的眼光早已越過峻嶺重洋。
2007年9月16日,立德迎來了創業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韓國MBI公司經過長達6個月的考察,與立德正式簽訂了新產品開發合作合同,吹響了立德公司挺進國際市場的號角。
在全國注冊的600多家同行企業中,立德公司能拿到這份訂單,過程是極其艱難的。從反復的研制,到反復的攻關;從不可能到可能,再到日臻完善,他們終于做成了。工藝精度僅有一根頭發絲的1/4,各項性能無可挑剔,令韓國人刮目相看。
其實,深深折服的還有美國人和日本人,甚至以精密制造聞名于世的德國專家也連呼“GOOD”。
2008年8月8日,奧運圣火在北京點燃。抑或是一種機緣巧合,在奧運會盛大開幕的當天,亞洲排名第二的東機工與立德公司簽訂了新產品開發合同。
2008年底至今,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一時間,國內同行業多家企業出口受阻。憑借超強的自主研發能力、技術*的高地效應、精益求精的創新風范,立德人卻從容不迫、信步閑庭。在公司的國際貿易部里,一份份來自不同國度的訂單,將立德與世界緊緊相連。
今年4月,經過長達半年、10多個回合的反復確認,立德發往歐洲的*批樣品已順利通過鑒定,第二批樣品已進入小批量生產。5月,美國艾力高公司與立德正式簽約,訂單額高達1500萬元。截至目前,包括印度、希臘等10個國家的15家大公司,紛紛與立德建立了緊密合作伙伴關系。
今年6月,歐洲粉末冶金協會會長、歐洲*大粉末冶金公司總裁塞撒先生向葛蓮發出了邀約,期待與中國立德合作組建跨國公司。
用科學發展觀*企業的發展,用創新實踐推動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聳立于公司大院的這樣一座銘志墻,鐫刻著葛蓮和立德人的精神訴求、使命所系:“這塊土地,歷經風雨,如今已有幾分生機。縱觀市場風云,立德人秉承誠信、嚴謹、精細、合作之理念,堅持科技創新、追求*,為實現建設精英企業、打造著名品牌之理想而不懈努力,奮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