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摩托車行業廣東、重慶、江浙三大板塊已經形成。其中,廣東板塊年產量*大,而以江門市蓬江區為龍頭的江門板塊在廣東板塊中又占舉足輕重的位置:2006年產量260萬輛,占全國產量的13%以上,江門市蓬江區形成了全國*大的縣(區)級摩托車生產基地。
從賣車到造車
形成摩托車產業鏈
廣東江門是著名僑鄉,借助這一優勢,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江門開始發展進口摩托車貿易。由于需求旺盛,當時的江門逐步發展成為全國*大的進口摩托車交易基地,國內市場上約有50%的進口摩托車從江門流向各地。這個市場就主要集中在江門市的城區———蓬江區。
發達的摩托車貿易基礎成為孕育江門摩托車工業的搖籃。一些摩托車經銷商開始將觸角伸向制造業,但多是小規模的拼裝和零配件生產企業。真正標志著江門摩托車產業走向專業化的是1991年11月江門市大長江集團有限公司創立并迅速搶占市場高地。從2003年起該公司連續多年產銷量和上繳利稅均為行業*,目前產量高達230萬輛。
“大長江”的生產能力和良好聲譽猶如一個強大的磁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地零配件生產商在其服務半徑內設置零配件供應廠,完善的產業供應鏈條吸引了更多的整車生產企業加入其中,實現了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從2000年起,濟南輕騎、重慶力帆、長春長鈴、浙江王野等國內著名整車企業以及重慶、江浙兩板塊的*零部件企業紛紛進駐江門,整車與零配件廠家相互支持相互促進,逐漸在江門形成了一個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產業鏈較為完整的產業集群。目前,蓬江區共有8家整車生產企業,摩托車整車產量達到260萬輛。2003年,江門市被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授予全國*“中國摩托車產業示范基地”稱號。
從模仿到創新
建立公共服務平臺
當上世紀90年代初江門以大長江為龍頭真正開始規模化造摩托車時,國內已有200多家整車企業。如何才能脫穎而出?
100%按世界先進的標準生產,造中國*好的摩托車,“大長江”在創業的時候就為企業定下了這樣的目標。他們引進了日本鈴木的技術,將鈴木標準全部轉換成本企業標準,并與鈴木合作建設了技術研發中心。1997年8月,在廣東省技術監督局的標準評定中,“大長江”的《豪爵系列兩輪摩托車產品標準》被確認為國際先進標準。正是從大長江造車開始,江門摩托車就將研發創新作為發展的根本之策。
面對中小企業技術研發難的問題,蓬江區委區政府認識到:應組織相關部門和企業著力構筑涵蓋摩托車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建立技術支撐體系、檢測體系。
蓬江區摩托車產業已建成兩個摩托車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其中,蓬江區摩托車專業區技術中心是蓬江區人民政府依托國內多家重點院校、研究所共同組建的區域性非營利公共技術服務機構。另一家摩托車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是大長江集團公司與日本鈴木株式會社合資成立的摩托車研究開發機構,完成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項目29項。目前,蓬江區摩托車整車生產企業全部建立了技術研發機構,并通過了國家摩托車準入要求的有關技術檢測評審。
2001年12月,廣東省科技廳批準蓬江區創建摩托車專業區技術創新試點。近幾年來,蓬江區摩托車企業每年的自主研發經費超過億元。該區2006年與全國摩托車行業的技術*者———天津摩托車技術中心合作建立摩托車檢測中心,成為國內*水平、國際先進水平的摩托車檢測中心,結束了廣東省沒有一家*摩托車產品檢測中心的歷史。
從低價到高價
提高品牌附加值
“國產摩托車同類型的產品,在市場上僅靠‘江門制造’這4個字,就可以高出300元到500元。”蓬江區副區長李永安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說。
“質量是品牌的核心。‘大長江’之所以在強手如林的摩托車行業取得優勢,正是因為先有質才有量。”在談到經驗時,大長江集團配套供應部經理饒春芽說。為了造出精品,“大長江”人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在車間里,來自日本、瑞士、美國、德國等國家的機器比比皆是,43個專業檢測實驗室,一萬多臺檢測設備和器具,僅3套用于排放研究的設備就耗資2000多萬元,每個新產品上市前一般需要300項的綜合實驗和檢測。正是這種嚴格的質量要求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使“大長江”的產品在市場上迸發了巨大的活力。
在“大長江”的引導下,江門許多企業也把功夫下在了質量上。在同業不惜質量拼價格的幾年里,江門制造埋頭練內功,重質量,搞研發。數年后,在國內市場,江門摩托車被公認為技術和含量高的產品,擦亮了“江門制造”的金字招牌。
正因為質量過關,名聲在外,在2005年全國摩托車銷量前50名企業中,江門大長江集團有限公司、江門中裕摩托車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大冶摩托車技術有限公司、江門市迪豪摩托車有限公司、江門氣派摩托車有限公司、鶴山國機南聯摩托車工業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