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睦新材料集團與德國專家克里斯托夫簽訂了為期5年的勞動用工合同。這是該公司引進的第三位“洋專家”。
這幾年,“東睦”引進了世界*設備,用于生產復雜的粉末冶金構件。克里斯托夫屬于工匠型技術專家,曾到該公司做過現場服務。“東睦”質量總監閆增兒評價說,克里斯托夫精通機械、電器自動化,他對機器設備的安裝、調試、檢測全過程了然于胸,一個人能全程解決所有問題。“我們希望能充分發揮這些高端設備應有的作用,急需找一位資深專家來駕馭這些設備,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克里斯托夫無疑是*合適的。”
而在5年前,該公司引進了德國*質量經理德克博士。在德克的幫助下,企業引進SPC質量管理軟件方法,并開始在下屬工廠推廣。“德克與跨國大企業溝通非常順暢,也為‘東睦’在汽車零部件關鍵項目的開發發揮了重要作用。”閆增兒說。
由于東西方文化不同,思維也不盡相同。德國人更注重證據與邏輯,而中國人重人情味。閆增兒舉例說,中國人礙于情面,有時候出了問題怕得罪一些大客戶,因而不敢直接表述,覺得說了會被“穿小鞋”,但德國人卻不一樣,講究事實求是,注重前后邏輯,客戶錯了就是錯了,通過具體細節呈現出來。
前年,該公司還引進了一位美國博士,擔任技術副總裁。這位專家在美國有同業工作經歷,經驗豐富。這也使得“東睦”的產品在短時間內得到美國*客戶信任,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斬獲了不少訂單。
巧借“外腦”,更重要的還要發揮“外溢效應”。如今,“東睦”通過引進“洋鳳凰”,不斷*培育自身人才隊伍成長。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實現洋技術在本土的落地,一些徒弟也走上了下屬企業的領導崗位。
而且,“東睦”也在引進海外智力中嘗到“借智發展、借腦生財”的甜頭。閆增兒說,這幾年,企業冶金粉末產品的合格率每年提高10%~20%,相當于增加幾百萬元的直接效益。同時,客戶的投訴在下降,去年,投訴量同比下降10%,今年前8個月同比又下降了20%。日前,“東睦”公布的半年報顯示,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44億元, 同比增長2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1億元,同比猛增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