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午,我市舉辦“‘材’聚丹陽,‘料’想未來”2025年丹陽市新材料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會,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創新*產業強市。燕山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相關負責人,以及我市領導宋飛雄、謝豐羽、嚴學華參加會議。
市長宋飛雄在致辭中指出,新材料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會是我市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企業化的重要橋梁,旨在篩選、引進、培育和丹陽主導產業相關聯的科技型高新企業,通過產學研合作、聯合攻關及揭榜掛帥等手段,提升我市“4+3+1”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產品競爭力、市場占有率,將科技成果嫁接到我市重點產業鏈上,做強做大做特做優丹陽產業。
宋飛雄強調
我市始終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實體為本。2024年全市工業總產值接近2500億元大關,規上工業企業達1168家,高新技術企業達437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71家,工業技改投資保持高位增長、兩年翻番,七大主導產業根基穩固、蓬勃發展。特別是新材料產業規上產值已突破400億元,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宋飛雄表示
搶占高地,丹陽有著堅實的產業基礎。全市新材料規上企業1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90余家,已成功創成國家火炬計劃新材料產業基地、江蘇省高性能合金材料科技產業園、蘇南首批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30余項成果服務載人航天、深海探測等國家戰略工程,其中恒神股份的千噸級碳纖維打破國際壟斷,天工集團的稀土高速鋼全球市場占比超30%,圖南合金的高溫合金護航“大國重器”。
搶占高地,丹陽有著成熟的創新生態。全市正加快推進丹陽產業與科技教育人才的一體化融合發展,成功獲批全國創新型縣(市)建設試點,每年投入6000萬元設置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制定出臺科技創新*服務產業創新行動方案,建立科技項目招引“研決投考”機制,有力推動了科技創新項目的產業化落地。
搶占高地,丹陽有著實干爭先的城市基因。丹陽人一直具有“至誠至精、創新圖強”的精神品格和城市風骨。市委市政府將把新材料產業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深度融入長三角新材料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生態鏈,全力將丹陽打造成新材料產業的技術策源地、應用示范地、人才聚集地。
天工精密、圖南合金、大力神鋁業、恒神股份、匯鼎光學、奇一科技、大亞新型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冰城氫能等8家企業分別與東南大學、中科院金屬所、江蘇科技大學、江蘇大學、金陵科技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簽署項目合作協議。
來源:丹陽日報、丹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