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新材料,又稱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是指新近研究成功的和正在研制中的具有優異特性和功能,能滿足高技術需求的新型材料。人類歷史的發展表明,材料是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先導,而新材料則是社會進步的里程碑。
材料技術一直是世界各國科技發展規劃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領域,它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一起,被公認為是當今社會及今后相當長時間內總攬人類全局的高技術。材料高技術還是支撐當今人類文明的現代工業關鍵技術,也是一個國家國防力量*重要的物質基礎。國防工業往往是新材料技術成果的優先使用者,新材料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對國防工業和武器裝備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二 軍用新材料的戰略意義
軍用新材料是新一代武器裝備的物質基礎,也是當今世界軍事領域的關鍵技術。而軍用新材料技術則是用于軍事領域的新材料技術,是現代精良武器裝備的關鍵,是軍用高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國對軍用新材料技術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加速發展軍用新材料技術是保持軍事*的重要前提。
三 軍用新材料的現狀與發展
軍用新材料按其用途可分為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兩大類,主要應用于航空工業、航天工業、兵器工業和船艦工業中。
1 軍用結構材料
1.1 鋁合金
鋁合金一直是軍事工業中應用*廣泛的金屬結構材料。鋁合金具有密度低、強度高、加工性能好等特點,作為結構材料,因其加工性能優良,可制成各種截面的型材、管材、高筋板材等,以充分發揮材料的潛力,提高構件剛、強度。所以,鋁合金是武器輕量化*的輕質結構材料。
鋁合金在航空工業中主要用于制造飛機的蒙皮、隔框、長梁和珩條等;在航天工業中,鋁合金是運載火箭和宇宙飛行器結構件的重要材料,在兵器領域,鋁合金已成功地用于步兵戰車和裝甲運輸車上,*近研制的榴彈炮炮架也大量采用了新型鋁合金材料。
近年來,鋁合金在航空航天業中的用量有所減少,但它仍是軍事工業中主要的結構材料之一。鋁合金的發展趨勢是追求高純、高強、高韌和耐高溫,在軍事工業中應用的鋁合金主要有鋁鋰合金、鋁銅合金(2000系列)和鋁鋅鎂合金(7000系列)。
新型鋁鋰合金應用于航空工業中,預測飛機重量將下降8~15%;鋁鋰合金同樣也將成為航天飛行器和薄壁導彈殼體的候選結構材料。隨著航空航天業的迅速發展,鋁鋰合金的研究重點仍然是解決厚度方向的韌性差和降低成本的問題。
2 鈦合金
鈦合金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441~1470兆帕),較低的密度(4.5g/cm3),優良的抗腐蝕性能和在300~550oC溫度下有一定的高溫持久強度和很好的低溫沖擊韌性,是一種理想的輕質結構材料。鈦合金具有超塑性的功能特點,采用超塑成形-擴散連接技術,可以以很少的能量消耗和材料消耗將合金制成形狀復雜和尺寸精密的制品。
鈦合金在航空工業中的應用主要是制作飛機的機身結構件、起落架、支撐梁、發動機壓氣機盤、葉片和接頭等;在航天工業中,鈦合金主要用來制作承力構件、框架、氣瓶、壓力容器、渦輪泵殼、固體火箭發動機殼體及噴管等零部件。50年代初,在一些軍用飛機上開始使用工業純鈦制造后機身的隔熱板、機尾罩、減速板等結構件;60年代,鈦合金在飛機結構上的應用擴大到襟翼滑軋、承力隔框、起落架梁等主要受力結構中;70年代以來,鈦合金在軍用飛機和發動機中的用量迅速增加,從戰斗機擴大到軍用大型轟炸機和運輸機,它在F14和F15飛機上的用量占結構重量的25%,在F100和TF39發動機上的用量分別達到25%和33%;80年代以后,鈦合金材料和工藝技術達到了進一步發展,一架B1B飛機需要90402公斤鈦材。現有的航空航天用鈦合金中,應用*廣泛的是多用途的a+b型Ti-6Al-4V合金。近年來,西方和俄羅斯相繼研究出兩種新型鈦合金,它們分別是高強高韌可焊及成形性良好的鈦合金和高溫高強阻燃鈦合金,這兩種先進鈦合金在未來的航空航天業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隨著現代戰爭的發展,陸軍部隊需求具有威力大、射程遠、精度高、有快速反應能力的多功能的先進加榴炮系統。先進加榴炮系統的關鍵技術之一是新材料技術。自行火炮炮塔、構件、輕金屬裝甲車用材料的輕量化是武器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保證動態與防護的前提下,鈦合金在陸軍武器上有著廣泛的應用。155火炮制退器采用鈦合金后不僅可以減輕重量,還可以減少火炮身管因重力引起的變形,有效地提高了射擊精度;在主戰坦克及直升機-反坦克多用途導彈上的一些形狀復雜的構件可用鈦合金制造,這既能滿足產品的性能要求又可減少部件的加工費用。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鈦合金由于制造成本昂貴,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近年來,世界各國正在積極開發低成本的鈦合金,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要提高鈦合金的性能。在我國,鈦合金的制造成本還比較高,隨著鈦合金用量的逐漸增大,尋求較低的制造成本是發展鈦合金的必然趨勢。
1.3 復合材料
先進復合材料是比通用復合材料有更高綜合性能的新型材料,它包括樹脂基復合材料、金屬基復合材料、陶瓷基復合材料和碳基復合材料等,它在軍事工業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先進復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強度、高的比模量、耐燒蝕、抗侵蝕、抗核、抗粒子云、透波、吸波、隱身、抗高速撞擊等一系列優點,是國防工業發展中*重要的一類工程材料。
1.4.1 樹脂基復合材料
樹脂基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形工藝性、高的比強度、高的比模量、低的密度、抗疲勞性、減震性、耐化學腐蝕性、良好的介電性能、較低的熱導率等特點,廣泛應用于軍事工業中。樹脂基復合材料可分為熱固性和熱塑性兩類。熱固性樹脂基復合材料是以各種熱固性樹脂為基體,加入各種增強纖維復合而成的一類復合材料;而熱塑性樹脂則是一類線性高分子化合物,它可以溶解在溶劑中,也可以在加熱時軟化和熔融變成粘性液體,冷卻后硬化成為固體。樹脂基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綜合性能,制備工藝容易實現,原料豐富。在航空工業中,樹脂基復合材料用于制造飛機機翼、機身、鴨翼、平尾和發動機外涵道;在航天領域,樹脂基復合材料不僅是方向舵、雷達、進氣道的重要材料,而且可以制造固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的絕熱殼體,也可用作發動機噴管的燒蝕防熱材料。近年來研制的新型氰酸樹脂復合材料具有耐濕性強,微波介電性能佳,尺寸穩定性好等優點,廣泛用于制作宇航結構件、飛機的主次承力結構件和雷達天線罩。
1.4.3 金屬基復合材料
金屬基復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強度、高的比模量、良好的高溫性能、低的熱膨脹系數、良好的尺寸穩定性、優異的導電導熱性在軍事工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鋁、鎂、鈦是金屬基復合材料的主要基體,而增強材料一般可分為纖維、顆粒和晶須三類,其中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已進入型號驗證,如用于F-16戰斗機作為腹鰭代替鋁合金,其剛度和壽命大幅度提高。碳纖維增強鋁、鎂基復合材料在具有高比強度的同時,還有接近于零的熱膨脹系數和良好的尺寸穩定性,成功地用于制作人造衛星支架、L頻帶平面天線、空間望遠鏡、人造衛星拋物面天線等;碳化硅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溫性能和抗磨損的特點,可用于制作火箭、導彈構件,紅外及激光制導系統構件,精密航空電子器件等;碳化硅纖維增強鈦基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溫和抗氧化性能,是高推重比發動機的理想結構材料,目前已進入先進發動機的試車階段。在兵器工業領域,金屬基復合材料可用于大口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彈托,反直升機 / 反坦克多用途導彈固體發動機殼體等零部件,以此來減輕戰斗部重量,提高作戰能力。
1.4.5 陶瓷基復1.4.6 合材料
陶瓷基復合材料是以纖維、晶須或顆粒為增強體,與陶瓷基體通過一定的復合工藝結合在一起組成的材料的總稱,由此可見,陶瓷基復合材料是在陶瓷基體中引入第二相組元構成的多相材料,它克服了陶瓷材料固有的脆性,已成為當前材料科學研究中*為活躍的一個方面。陶瓷基復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強度高、熱機械性能和抗熱震沖擊性能好的特點,是未來軍事工業發展的關鍵支撐材料之一。陶瓷材料的高溫性能雖好,但其脆性大。改善陶瓷材料脆性的方法包括相變增韌、微裂紋增韌、彌散金屬增韌和連續纖維增韌等。陶瓷基復合材料主要用于制作飛機燃氣渦輪發動機噴嘴閥,它在提高發動機的推重比和降低燃料消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4.7 碳-碳復材料
碳-碳復合材料是由碳纖維增強劑與碳基體組成的復合材料。碳-碳復合材料具有比強度高、抗熱震性好、耐燒蝕性強、性能可設計等一系列優點。碳-碳復合材料的發展是和航空航天技術所提出的苛刻要求緊密相關。80年代以來,碳-碳復合材料的研究進入了提高性能和擴大應用的階段。在軍事工業中,碳-碳復合材料*引人注目的應用是航天飛機的抗氧化碳-碳鼻錐帽和機翼前緣,用量*大的碳-碳產品是超音速飛機的剎車片。碳-碳復合材料在宇航方面主要用作燒蝕材料和熱結構材料,具體而言,它是用作洲際導彈彈頭的鼻錐帽、固體火箭噴管和航天飛機的機翼前緣。目前先進的碳-碳噴管材料密度為1.87~1.97克/厘米3,環向拉伸強度為75~115兆帕。近期研制的遠程洲際導彈端頭帽幾乎都采用了碳-碳復合材料。
隨著現代航空技術的發展,飛機裝載質量不斷增加,飛行著陸速度不斷提高,對飛機的緊急制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碳-碳復合材料質量輕、耐高溫、吸收能量大、摩擦性能好,用它制作剎車片廣泛用于高速軍用飛機中。
1.5 超高強度鋼和先進高溫合金
超高強度鋼是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分別超過1200兆帕和1400兆帕的鋼,它是為了滿足飛機結構上要求高比強度的材料而研究和開發的。超高強度鋼大量用于制造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