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民營企業,是怎樣用38年的奮斗,從白手起家到成為我國*大的粉末冶金含油軸承生產基地,并問鼎*“單項冠軍”?
初夏時節,走進江蘇鷹球集團新材料生產基地,一車車的“粉末冶金超微小精密含油軸承”,在無聲中給出答案。這個由鷹球集團自主研發的粉末冶金軸承,曾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市科技進步特等獎,并取得了三項國家發明專利,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推進了我國微特電機的國產化進程。
“我們在產品研發上始終保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強勢,正是這種融合創新的技術能力使鷹球集團在行業內站穩腳跟。”江蘇鷹球集團董事長申承秀說,以“科技創新”作為企業“源動力”,激活了粉末冶金行業一池春水,也為中國粉末冶金行業發展樹立了標桿。
20世紀80年代,鷹球集團從小作坊起步,主要從事玩具軸承的生產。當時,申承秀意識到粉末冶金行業發展的前景廣闊,但國內技術相對落后,很多高新技術被國外壟斷,依賴進口。
如何破解?鷹球集團選擇啃“硬骨頭”,潛心自主科研。在沒有相關的參考資料、沒有圖紙和配方、更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他們憑借自己的堅持,反復分析,反復研制。
隨著粉末冶金新產品、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成功,鷹球集團實現了華麗轉身,也讓申承秀意識到,企業要發展,核心技術是關鍵。多年來,鷹球集團累計投入3億元用于粉末冶金新材料生產基地的建設,重點研發和生產高性能粉末冶金和磁性材料制品。申承秀和團隊先后研制開發出粉末冶金銅基、鐵基、鐵銅基含油軸承,中高強度結構件,金屬注射成形零件,金屬粉末材料等五大系列、4000多種規格的粉末冶金產品,暢銷國內20多個省、市及日本、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從創業到建立研發中心再到樹立行業標桿,鷹球集團發展的每個時間節點,都體現著科技創新的力量。眼下,鷹球集團投入2000多萬元引進智能設備,加快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生產效率提高了30%以上;去年新開工的項目正在有序建設中,項目建成后可形成年產6億件高性能粉末冶金精密含油軸承的生產能力。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而什么又能讓創新持久呢?申承秀給出的答案是:學習和取經。
中南大學、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這三所高等院校,在粉末冶金新材料研究領域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基礎。鷹球集團先后與這三所院校進行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累計獲國家發明專利20多項,多次承擔并實施國家火炬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江蘇省重點研發項目。與北京科技大學共同合作實施了“高性能粉末冶金精密微型成形技術在航空航天中的研究與應用”。與中南大學合作研究開發“超高強度、高耐磨粉末冶金制品研發”項目,相關產品技術水平已達到國際同行業*水平。
除此以外,鷹球集團不斷完善人才管理機制,制定員工培訓計劃,推行創新激勵機制,營造人人創新氛圍。無論是管理層、技術層還是一線員工,只要有好點子并使之落地,都給予獎勵。
“我所理解的‘敢闖敢干’精神,就是放開手腳大膽干,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鄙瓿行阏f,憑借著這股創新精神,鷹球集團用15年的時間,走完了一般粉末冶金企業需要30年才走完的路程,走出了一條粉末冶金行業創新型企業品牌升級之路。
“2023年是南通‘營商環境提升年’,南通市及海安市在辦稅、融資、參與市場競爭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減負’‘賦能’的幫扶政策,也讓我們民營企業有了‘敢闖敢干’的底氣!鄙瓿行惚硎,她將帶領企業繼續穩步提升高性能粉末冶金含油軸承市場占有率及品牌知名度,不斷實現生產技術和工藝的突破。同時發揮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的*示范作用,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協作創新,在細分市場做精做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