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方許多跨國公司之間加速并購并由此加強了對全球重要礦產資源的控制。特別是發達國家的跨國礦業公司憑借其雄厚實力,在新一輪的并購潮中對市場的控制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目前,跨國能源和資源公司控制了全球大多數優質資源、儲量和產能,在全球礦產品貿易中居于主導地位。全球25家*大的固體礦產跨國礦業公司中,美國、加拿大各6家,澳大利亞、英國各3家。
壟斷程度的加劇增加了供應方對價格的影響力,許多重要礦產資源的生產者聯合起來控制并影響全球市場。另外,跨國能源和資源公司還控制并引導全球礦業技術的發展方向,引導能源、資源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技術轉讓,由此而實現對全球資源的控制。
廉價原材料時代將會“終結”
國土資源部有關專家們認為,世界重要礦產資源市場當前處于一種“亞穩定”狀態:市場總體保持穩定,但結構性波動劇烈。主要原因有:局部地區尤其是亞太地區供需不均衡、全球化迅速發展使壟斷加劇、運輸線路的競爭加劇,生產者在與消費者聯盟的博弈中占了上風,控制并影響市場。
專家們指出,長期賣方市場、寡頭市場的跡象已經初步顯現。生產者對世界重要礦產市場的控制度和影響力加大。在價格形成機制中,生產者聯盟擁有更大的話語權。此外,隨著近年來新發現的礦產地進入開發階段,世界重要礦產資源的供應能力預計在今后五至七年會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但需求增加的幅度將會更大。世界重要礦產市場供需不平衡的現象將進一步加劇,廉價原材料時代將會終結。
國家應鼓勵企業走出去
一些資深專家和官員指出,面對當前國際資源市場的現狀,我國應該采取積極措施,鼓勵資源勘查開發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資源市場的競爭,穩固國家資源發展戰略。
首先,要培育市場主體,組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礦業公司或集團,增強其在國外勘查開采的能力。我國目前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企業,必須按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慣例組建跨國公司參與國際礦產資源市場的競爭。國內目前也有一些實力較強的公司,但參與國際競爭還不行,國家應鼓勵、扶持這些企業聯合組建大型國際企業。其次,政府應采取積極措施,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鼓勵企業走出去。如中國地質勘查局、財政部、商務部等應給予支持,把資源國礦業投資環境摸清楚,讓本土企業全面了解相關信息;財政、稅收、金融等部門應給予支持,簡化審批程序,讓企業掌握*佳的市場投資機會。此外,目前我國在境外投資中,尤其在對東南亞國家的投資中,企業之間相互競爭,有的競爭背后還有國內政府部門之間的競爭,這些也需要進一步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