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市場上有消息傳出國家政策部門正在研究取消銅材產品進料加工貿易的手冊制度,如果真的出臺這樣的政策,不夸張地說,整個銅加工行業將遭受沉重的打擊。
取消手冊將促使加工企業過度競爭國內市場
如果取消進料加工出口手冊,那么從靜態的角度來看,每年50萬噸銅材出口之路將被完全封堵。這樣的后果是加工企業開始將銷售目光轉回國內,而國內的銅材消費量增長無法消化這些轉向的產能,導致總體開工率下降,因此對于單體的企業來說,生存的壓力促使原本激烈的競爭更加白熱化。面對多家企業同時爭取一家客戶的買方市場,客戶會要求下調加工費并提出苛刻的要求,而固定資產的折舊費、逐年上升的財務費的提取將使得加工企業的利潤大幅下降并且可能虧損,整個加工行業將面臨災難性的打擊。一些剛剛建成準備投產的項目將無力經營,一些正在營建的工程成為半吊子工程,銀行貸款成為呆賬無法償還。銀行對銅加工行業的信任感下降,資金支持不足,導致整個行業受到流動資金的困擾。
目前首當其沖的是出口量較大的銅管、銅箔行業,當然并非所有的細分市場都馬上會受到影響,中國年進口100萬噸以上的銅材,其中高精度銅板、帶以及銅絲等的進口量較大,這些銅材的國內需求還是處于增長過程中。銅板、帶、絲等的加工企業應該及時進行生產線的改造以及技術革新,謀求產量的內銷來取代部分進口銅材的份額。當前一些高附加值的銅加工項目尚在興建中,一些企業的轉向或改造也需要一定時間,但隨著產能的逐步投產,隨之而來的競爭依然嚴酷。
國內外貿易環境改變
如果取消手冊,國際上的貿易商大部分將撤離中國,因為進口銅的數量將大大縮減。而國內專營進口銅的中間商也將尋求改變貿易方式。
同時銅材產品的貿易環境將發生變化。出口之路堵住后,國外廠商獲得生產空間,由于國外生產成本較高導致國際上銅材產品報價上漲,這可能引發加工基地向生產低成本國家的遷移,使得全球產能再次出現擴充。未來全球化的競爭更加激烈。
國家政策應該疾出慢行
國家對有色行業的調控重點是避免消耗大量能源,避免重復建設,避免基礎資源向國外的流出。但是對于銅材加工貿易來說,銅加工企業的出口并不會占用國內資源,也不用消耗大量能源。
加工貿易的保稅政策,可以節省資金、降低成本、擴大出口能力。因此,加工貿易對促進本國經濟發展有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但是從國家制定政策的角度來看,這次出口退稅和加工貿易稅收政策調整屬結構性調整,是國務院今年實施宏觀調控政策采取的綜合措施之一,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外貿轉變增長方式,推動進出口貿易均衡發展。
宏觀上的政策執行必然損及某個行業的發展,但是從大局出發,一些行業的犧牲是難免的。但是這種矛盾也許可以使用更加平滑的方式來進行,國家政策應該疾出慢行。比如對未來是否取消銅材的加工貿易,應該盡快予以明確。盡快明確可以及時叫停一些準備擴張的項目,不至于讓銀行資金遭受損失;而慢行則是在具體執行中應該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而不是一刀切,這樣可以給企業以一定的適應期和準備期,從而減少整個社會的綜合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