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荊門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牢固樹立工業立市理念,鍛造制造業新優勢,深入實施千億產業打造“鯤鵬行動”、百億企業創建“雄鷹計劃”、隱形冠軍培育“云雀工程”,加快構建“4253”產業格局,建成湖北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鞏固提升工業“第四極”地位。
“4253”產業格局,即重點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石化、農產品加工等4個千億產業,著力發展20個百億級產業集群、5家銷售收入百億級企業、300家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形成競爭力強的12條骨干產業鏈。
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探訪式調查報道,展示荊門重點產業發展新成效、新亮點,反映企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凝聚克難奮進的合力,敬請關注。
去冬今春,寧德時代、比亞迪分別落子宜昌、襄陽開建新能源項目。其實,荊門也有一個類似的大項目:總投資463億元的荊門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園項目于去年11月開工,領頭羊是深耕荊門十年的億緯動力,格林美、恩捷、新宙邦、科達利等4家鋰電細分行業頭部企業扎堆入駐。
在億緯動力、格林美兩巨頭牽引下,荊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近年來高歌猛進,形成“電池基礎原材料生產—關鍵部件制造—電芯制造及模組封裝—廢舊電池循環再利用”全生命周期循環產業鏈,正錨定“十四五”破千億、華中鋰電之都的目標闊步向前。
廠區從1個到11個,億緯動力年產值望達800億元
3月11日10時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驅車來到荊門高新區高新路上的億緯動力五區建設工地,沿途看到道路兩旁停滿了數以百計的各類車輛,入口處的一棟高大廠房是化成車間,外面擺放著大量輔材,旁有吊車在收尾作業。
進入化成車間,足有20多米高,主要設備基本安裝就緒。“化成車間是為鋰電池充放電的重要一環,目前正進行*后2個巷道的設備疊放,隨后將實施車間供電調試。”正在廠區指導的億緯動力工程部員工劉億思說。
據了解,億緯動力在荊門高新區共有11個廠區,截至去年底已建成四個廠區,形成年產能28.5GWh的動力儲能電池及集成系統研發生產基地,五至九區在建,十至十一區在做開工前期的準備,涉及乘用車用大圓柱電池、方形磷酸鐵鋰電池等多款產品。
億緯動力基建部總監王磊告訴記者,現在各工地約有3000人施工,到五六月份高峰時將達5000人以上。五區基建已基本完成,正安裝調試設備,六至八區在搞基礎施工,九區在進行道路管網施工和土建。
一邊是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另一邊則是24小時不停機的生產。在投產才4個多月的億緯動力8J工廠,記者換上全套工作服步入生產區,處處機聲隆隆。在二樓的極片車間,車間經理段中強說,車間共有200多人,實行兩班倒,經過4個多月的產能爬坡,現在生產線已達設計產能的90%,4條線日產極片達3.2萬個。
“近幾年新能源電池需求持續攀升,公司訂單增長很快,產品供不應求。”億緯動力常務副總裁周紅艷透露,目前該公司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全國前十。未來三年內,億緯動力計劃完成總投資約300億元,在荊門建設總產能152.61GWh以上的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園及金泉新材料項目,預計達產后年產值達到800億元以上。
億緯為媒,鋰電產業鏈頭部企業扎堆荊門
一花引來百花開。以億緯動力為媒,荊門高新區大舉實施產業鏈招商,相繼引進電池隔膜全球排名*的恩捷股份、電解液排名全國*的新宙邦、電池結構件全國排名*的科達利入駐,初步形成全產業鏈閉環發展格局。
“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是組成鋰電池的四大主材料。其中,電解液決定著鋰電池的安全、充電速度、循環次數等核心性能,在鋰電池內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荊門新宙邦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利民告訴記者。
在荊門新宙邦生產車間門口,工人正開著電動叉車將一桶桶鋰電池電解液從車間內運出,準備發往全國各地。“荊門新宙邦項目總投資8億元,去年11月投產,達產后可實現產值12億至15億元。”李利民介紹,目前公司已生產2000多噸電解液,產值超過1億元。
記者趕到恩捷鋰電池隔膜項目工地時,看到多名工人正操作機械往地下40多米的深處打孔,取出土壤做地質勘探。“隔膜是鋰電池*核心的零部件之一,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40億元以上。”湖北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楊聃介紹,項目預計今年5月1日開工,年底建成投產。公告顯示,恩捷股份已與億緯鋰能設立合資公司,將在荊門投資52億元,建設16條鋰電池隔膜生產線和涂覆膜生產線。
強強聯手,搶占新能源風口機遇。2021年11月,億緯動力牽頭,聯合格林美、恩捷、新宙邦、科達利等企業投資建設荊門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園,項目計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3億元,全部建成達產后可創年產值1270億元。目前,該產業園項目已完成投資152.31億元。
荊門市經信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市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先后引進了生產負極材料的深圳本征方程,結構件知名企業領益智造、中澤精密,生產電解液添加劑的吉和昌、生產鋰鹽的百杰瑞,加上格林美、京山雄韜鋰電等企業,荊門動力儲能電池重點企業發展到15家,形成了從鋰電池基礎原材料到電芯制造及Pack組裝,再到廢舊池回收利用的全產業鏈。
除了鋰電池用新材料外,荊門還積極與國家重大材料項目對接,著力發展光引發劑等高性能膜材料、金屬納米材料制造、電子信息專材等新型功能材料項目,以固潤科技、美邦化學等為龍頭建設全國知名的光引發劑及水性涂料生產基地。
新能源產業方面,2月8日,由上市公司天順風能(蘇州)股份有限公司投資30億元的天順風電產業園項目在沙洋動工,將打造全省*風電裝備制造全產業鏈園區。總投資150億元的荊門市百萬千瓦級水風光一體化重大基地項目擬于4月動工。
“十四五”期間,荊門新能源裝機將新增300萬千瓦,幾近在現有基礎上增2倍,包括新增光伏240萬千瓦,風電、抽水蓄能、化學儲能各20萬千瓦。力爭到2025年,全市規模以上新能源企業逾百家,產值700億元以上。
“站在風口,連豬也會飛起來!”話糙理不糙,搶占戰略性機遇的風口,對任何有雄心的地區或企業來說都尤為關鍵。
荊門之所以雄心勃勃打造“華中鋰電之都”、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千億產業,底氣就在于已擁有兩家提前布局搶占行業風口的龍頭企業——格林美與億緯動力。
先看格林美,2003年落子荊門時,創始人許開華博士除了手上一堆專利外,幾乎一無所有。荊門市領導果斷支持,在用地、稅收等方面出臺系列優惠政策,全力扶持其將資源循環利用產業一路做到200億級。格林美也投桃報李,將70%的生產基地、70%的科研力量放到荊門。
正是憑借在荊門多年的積累,格林美才有實力搶抓新能源電池的風口,近幾年大舉轉產電池基礎原材料,成為全球*的鋰電材料制造商。其三元前驅體正極材料已占到全球市場20%左右,正朝著2025年500億產值目標奮進。
再看億緯動力,作為鋰電大鱷億緯鋰能的全資子公司,深耕荊門十載,廠區從1個擴展到11個,產能更是呈幾何級增長。更可貴的是,億緯動力還發揮鏈主和酵母作用,通過牽線搭橋將上下游龍頭企業紛紛引進來,鋰電產業集群已然成形。
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繼續井噴,雙雙突破350萬輛,同比增長1.6倍,連續7年位居全球*。隨著“雙碳”戰略深入實施,國內新能源汽車與鋰電產業有望持續保持高景氣度。
搏擊風口當果敢,格林美與億緯動力做出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