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金融監管總局等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工業大省大市和重點園區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重點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創新產品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高。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有利于擴大有效投資,有利于推動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此次方案明確,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大規模設備更新為抓手,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以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升級為重點,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工業領域設備規模大、更新潛力足
我國是工業大國,2023年全部工業增加值39.9萬億元,占GDP31.7%,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過30%,連續14年位列全球*。2023年末,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已經超過167萬億元,多種關鍵設備保有量全球*,如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新增裝機量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風電等新能源設備裝機量連續多年保持全球*。隨著新型工業化深入推進,工業領域對先進設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是大規模設備更新的重點領域。
《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7年,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行動方案》為我國未來幾年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投資明確了目標,將有效釋放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潛力、增加先進產能、提高生產效率。
該方案的總體要求包括堅持市場化推進、標準化*、軟硬件一體化更新,提出要主動適應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極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新型工業化,在推動硬件設備更新的同時,注重軟件系統迭代升級和創新應用。
硬件方面,對工業母機、大飛機的更新升級,被視作先進設備更新行動的重點任務。
方案提出,針對工業母機、農機、工程機械、電動自行車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低水平的行業,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超期服役老舊設備,重點推動工業母機行業更新服役超過10年的機床等;針對航空、光伏、動力電池、生物發酵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高水平的行業,鼓勵企業更新一批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重點推動航空行業全面開展大飛機、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及航空發動機總裝集成能力、供應鏈配套能力等建設等;在石化化工、醫藥、船舶、電子等重點行業,圍繞設計驗證、測試驗證、工藝驗證等中試驗證和檢驗檢測環節,更新一批先進設備,提升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
軟件方面,方案聚焦數字化轉型,即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無人運輸車輛等智能制造裝備的推廣應用,使用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邊緣計算等新技術加快建設智能工廠,以及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部署工業邊緣數據中心、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給等。
一是推動設備高端化升級。高端化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企業提質增效永恒不變的價值追求。《行動方案》提出要鼓勵先進,嚴格落實設備淘汰目錄要求,依法依規淘汰不達標產品。這將推動工業企業淘汰一批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設備,加快機械、航空、船舶等重點行業更新替換一批先進設備,促進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設備的大規模應用,帶動提升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檢驗檢測等各環節設備技術水平,促進制造業高端化發展。
二是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設備和軟件大規模普及。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是大勢所趨,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企業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正在從生產輔助環節的信息化向核心生產環節的分析優化拓展,根據案例統計,近70%的應用聚焦于制造執行和生產管理,先進控制、智能裝備和柔性產線集成應用也正在加快。《行動方案》提出要推廣應用智能制造設備和軟件,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和普及應用,培育數字經濟賦智賦能新模式。這將推動工業企業加快“啞”設備改造,廣泛應用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以及工業控制、智能物流、傳感與檢測等智能制造裝備和工業軟件,加速“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和規模應用,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實現全域、全鏈、全環節推進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
三是加快生產設備綠色化更新改造。我國工業領域用能企業數量多、涉及面廣,節能增效空間巨大。目前,石化化工、鋼鐵等行業正積極推進綠色生產設備應用,2023年,78家鋼鐵企業3.9億噸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乙烯等行業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已經超過30%。《行動方案》提出要加快推廣能效先進水平和節能水平的用能設備,分行業分領域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嚴格落實能耗、排放等強制性標準要求。這將加快重點用能行業、重點環節推廣應用節能環保綠色裝備,推動電機、變壓器、鍋爐等用能設備能效升級,加快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綠色設備應用,促進全社會重點用能設備更新升級,為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方案》提出,到2027年,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環保績效達到A級水平的產能比例大幅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這意味著高效、環保的新能源設備或將更受市場青睞。
中聯重科(000157)早在2020年便圍繞綠色發展進行了前瞻性布局,當下公司的新能源產品正踏準了設備更新的周期節奏。公司董秘陶兆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像泵送設備,產品節能減排政策對市場牽引效果明顯,市場對新能源產品的需求正日趨增加。”
據了解,目前中聯重科全系列工程機械已實現新能源化,并形成了“族群式”發展,可以滿足各類細分市場的需求。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累計下線170多款新能源產品,新能源攪拌車、高空作業機械等主機產品已形成批量銷售,處于行業*地位。隨著大規模設備更新,預計這些新能源產品將會更受市場青睞。
一直深耕環保和新能源賽道的永清環保(300187)也做好了在設備更新機遇中大展拳腳的準備,公司董秘龍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有各類專利300多項,在減污降碳技術的基礎上,聚焦綠色零碳智慧園區領域,做節能減碳和綜合性環境服務,可助力大規模設備更新重點推進行業企業實現園區零碳排放目標。”
3月14日,永清環保傳來開年以來的首份新能源業務捷報。基于對公司技術和服務的高度認可,桂林市越盛新能源有限公司與永清環保簽訂了《廣西桂林平樂縣二期120MW戶用分布式屋頂光伏項目EPC總承包合同》,合同總金額為4.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