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五部委發出通知:自今年9月15日起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如紡織品、家具出口退稅率下調2個百分點為11%,鋼材、陶瓷、水泥、玻璃部分成品革分別由13%降至8%和11%,部分有色金屬材料出口退稅率也下調2至8個百分點,錫、鋅、煤炭部分資源類產品取消出口退稅,重大機械設備、生物醫藥、部分IT及國家鼓勵出口的科技產品出口退稅率由13%提高至17%,部分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品,出口退稅率由5%或11%提高 至13%。顯示這次外貿出口政策調整,旨在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外貿轉變增長方式,緩解持續增長的貿易順差,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因此在股票投資配置過程中,是應該充分考慮和注意的。
新政策將弱化資源類產業出口,引導有色金屬行業調整,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金屬產品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對其實現"進口反替代",盡快擺脫世界"產業初級加工廠"地位,引導產業升級更新換代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煤炭、銅、鋁等資源類產品取消或大幅度降低出口退稅,這樣一來,對上游產業的金屬材料出口受到抑制,出口需求減少,同時也降低對上游產品需求量,使部分產品轉銷國內市場,形成國內金屬材料市場價格壓力,尤其是銅、鋁等原材料均是虧本出口,這些出口企業完全靠退稅補貼費來維持經營和生產,另外還破壞了生態平衡,污染環境,給子孫后代埋下隱患,的確早該抑制這些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金屬產品生產與出口,保護國內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資源。在上半年資源類個股走勢較為搶眼,而且跑贏了大市,但在下半年要關注出口退稅率下調或取消所帶來收益下滑因素的影響。
紡織行業出口退稅新政由13%降低至11%,將減少或損失80億人民幣。但從紡織品貿易結構看,一般貿易占70%,加工貿易占20%,國內民營企業占出口份額65%,三資企業所占比重較小,出口主要是半成品和*終產品。可見紡織行業產品結構出口退稅率調整仍有空間,通過出口退稅率調整,提高紡織行業出口附加值,是產業發展的趨勢。也是投資于紡織業個股的投資者需要注意的。
令人遺憾的是今年初恢復成品油出口退稅后,本次出口退稅率調整沒有涉及到石油產品,可是國內成品油仍然較為緊張,特別是東南部分發達地區更為明顯,理應不該鼓勵出口,應該限制或抑制出口,來緩解和平衡國內成品油供需矛盾。另外國內成品油至今尚未與國際成品油接軌,依然有平均約20%的價差,但是原油已經與國際接軌,從而構成國內石油產業鏈不均衡發展,這一矛盾有待于價格和稅率政策的調整予以化解,不過產業趨勢演繹結局是成品油早晚要與國際接軌。那么針對石油產業鏈利潤的差別,意味著個股投資策略將有所不同,故認為石油產業鏈上游繼續是投資重點。
國家一直扶持生物制藥、重大機械設備、部分IT及國家鼓勵出口的科技產品出口退稅率由13%提高至17%,部分農產品為原料加工品,出口退稅率由5%或11%提高至13%。近日已經在股票市場上得以反映,部分出口退稅率提高而受益的板塊,受到市場投資者的青睞和追捧,明顯開始趨于活躍跑贏大盤基本位于漲幅榜前列,是值得市場投資者中長期關注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