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福州海關的消息,福建省鎢品出口平均價格下降。今年1至2月份,福建省鎢品出口1548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7.5%,但鎢品出口的平均價格為26.4美元/千克,下降3%。其中仲鎢酸銨出口平均價格21.7美元/千克,下降10.74%;三氧化鎢出口平均價格24.4美元/千克,下降1.28%。
福州海關有關人士指出,鎢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在世界上具有儲量優勢的礦藏,廣泛應用于國防、航空、信息產業等領域。目前我國是全球鎢品的主要出口國,對全球的供應量超過八成,鎢是寶貴的稀有金屬,也是部分工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在全球范圍的儲量有限,鎢品出口價格不漲反跌應引起有關部門關注。
福州海關有關人士指出,除了平均價格下跌外,目前福建省鎢品出口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主要出口初級產品及初加工產品。鎢氧化物和氫氧化物、仲鎢酸銨、三氧化鎢、碳化鎢等初級及初加工類產品是主要出口商品,分別出口508噸、424噸、236噸、153噸,分別增長56.6%、18.47%、0.45%、13.06%,以上合計占出口總量的85%。
二是出口企業中中小企業居多。2007年1-2月,出口值*大的兩家企業分別出口1652萬美元、1002萬美元,其余的出口值小于1000萬美元的企業達17家,其中少于100萬美元的企業7家。
三是鎢原料經營秩序有待規范。穩定的原料市場和穩定的生產經營秩序,是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在鎢業長期的合作過程中,國內一些大的鎢原料企業與冶煉加工企業之間曾存在一種有效的雙邊價格協商貿易配合機制,但隨著一些無證及中小生產企業加入鎢礦的開采和鎢冶煉企業的重復建設,原有的雙邊貿易協商機制的約束力越來越弱,這給了鎢礦砂中間商投機的機會,影響了國內鎢品生產經營的穩定性。
對此,福州海關建議:一是有關部門應加大對鎢礦資源保護力度,加強對鎢礦的統一規劃和資源配置,規范和監督鎢業的生產經營秩序,加快鎢業的市場經濟體系建設,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加強行業協調自律,避免低價大量出口。二是努力引導生產企業配置先進生產設備,改進生產工藝,朝高端產品方向發展,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做精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