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2億元,同比+4.3%,實現歸母凈利潤2.9億元,同比+37.7%。EPS同比+34.1%(5月份的增發攤薄了收益,但依舊有34%的增速)。
三重利空下盡顯公司成色。
5月份出口退稅取消,市場開始擔憂天工出口下滑,加上原料價格上漲、海運價格暴漲(計入銷售費用,同比增長大約3000多萬),對公司經營形成挑戰。而根據半年報公司業績,從利潤水平來看,公司上半年毛利率25.5%(同比+3.9pct)、凈利率11.3%(同比+2.8pct);利潤率的提升我們認為一方面是由于替代德國、奧地利等國進口高端材料占比提高;另一方面公司在產業鏈的延伸上有所進展,特別是刀具業務的放量(公司內部供應高速鋼加工成刀具出售),多了一道工序,增加了利潤點;與此同時公司在原材料價格大幅漲價下的環境下連續提價8次,表明了公司在高端工模具鋼領域的強定價權和對下游的傳導能力。與此同時,公司銷售費用增加3600萬元(主要是出口海運費大幅暴漲)、管理費用增加2000萬、研發費用增加5000萬(主要是粉末冶金鋼的研發)。之前天工的毛利率不夠高,周轉不夠快,ROE不夠高,目前看各項指標都顯著改善,未來增長路徑更清晰。
核心看點一:高端材料的自主可控。
我國制造業立國的大方向非常確定,核心卡脖子設備、材料的自主可控將是未來投資的一大主線,工模具鋼是《中國制造2025》特別強調的先進基礎材料,模具鋼可以稱為“工業之母”,高速鋼可以稱為“工業的牙齒”,特別是其中的粉末高速鋼更是長期被德國、奧地利等國壟斷,跟高溫合金、超強鋼等品種一起成為制約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根據公司公告,預期天工粉末冶金鋼2021-2023年產量分別為1000、2500和5000噸,單噸價格13-15萬,毛利率預計達到50%、凈利率預計達到40%。與此同時,我國目前每年從德國、奧地利等國家進口20-30萬噸工模具鋼(這些牌號單噸售價普遍在5-10萬甚至更高),而天工作為國內龍頭單噸售價普遍在1.5-3.5萬,撫鋼的產品大約為1.5萬,這些高端產品的進口替代意味著公司盈利能力的顯著提高。
核心看點二:公司護城河全面加深。
工模具鋼是一個易學難精的生意,其牌號眾多,高中低端品質參差不齊,大部分工模具鋼企業只能做其中幾個牌號;其作為工業之母、工業的牙齒,與下游制造業產品的品質息息相關,但在成本中占比又很低,所以只要產品好下游對價格的接受度很高。在過去,中國是制造業大國而非制造業強國,成本驅動的制造業產業給了很多中小工模具鋼企業生存空間。未來,制造業的整體升級不光要求更高品質的工模具鋼,更需要穩定全面的保證供應鏈安全(很多制造業企業希望能找一家很強的企業承包自己的工模具鋼供應),這個產業趨勢在推動產品性能穩定、牌號齊全的行業龍頭做大做強。一方面,天工作為全世界工模具鋼產量排名*的企業,在持續的研發驅動下,工模具鋼牌號齊全,且即將補缺粉末冶金、硬質合金刀具這*后一塊拼圖,根據公司公告披露,其成本比同行低5%,同時產品性能、穩定性、全面程度高,導致其產品粘性極高,客戶流失率極低。另一方面,不同于國內其他競爭對手,天工70%-80%的產品在國內都是通過直銷完成,且正在通過參股區域的服務中心輻射制造業中心,夯實客戶粘性,這樣不但可以規避中間商差價,更可以從一個純材料商轉變為材料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實現對競爭對手的降維打擊。公司利用原材料優勢不斷向下游刀具、硬質合金等產業延伸,不斷提升自己在產業鏈的附加值占比。
盈利預測和投資建議:我們維持其2021-2023年歸母凈利潤7.3億、10.4億、13.1億的預測,但考慮到國內高端材料自主可控的趨勢加速,未來確定性增強,我們以明年業績為基準,2022年目標價為10港元。
風險分析:需求不及預期;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新增產能投產不及預期;貿易摩擦加大影響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