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集團顛覆性創新引進全球炙手可熱的增材制造(3D打印)項目。敬業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建設粉末制備、3D打印、激光熔覆技術等4條生產線。公司生產的金屬粉末材料在3D打印金屬制品、金屬注射成型等領域應用廣泛,兩公斤的粉末就能賣出一噸鋼的價格。
8月26日在《河北日報》頭版刊登了題為“河北敬業集團建成國內首套500公斤級微細金屬粉末制備生產線”的文章,現全文刊登如下:
在激光器的快速掃描下,隨著金屬粉末的層層疊加,幾小時后,一張平面圖變成了三維立體物品。近日,在河北敬業集團3D打印生產車間見到了這神奇的一幕。
作為河北省大型民營鋼鐵企業,河北敬業集團為何要跨界進軍3D打印領域?原來,近兩年,該集團共壓減鋼鐵產能252萬噸。壓減了產能,企業未來該如何發展?新的增長點又在哪里?
2015年,集團領導在北京考察一個轉型項目時,偶然聽說了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有一項新的科研成果——增材制造(又叫3D打印)原材料生產技術。
作為全球*關注的新興技術之一,3D打印以數字模型為基礎,通過原材料的快速融化和凝固來構造物體,對原材料性能要求極高。當時,3D打印在國內方興未艾,由于原材料長期被國外壟斷,抬高了產品生產成本,制約了該行業在國內進一步發展。
“這項科研成果一旦實現商業化應用,將打破國外壟斷,*國內3D打印行業發展。”河北敬業集團董事長李趕坡帶隊與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研發這項技術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蘊博多次對接洽談,*終達成合作協議。
由于國內建設3D打印原材料生產線沒有成熟經驗可借鑒,敬業集團科研人員發揚創業時“敢闖敢拼、銳意進取”的勁頭兒,跟陳蘊博的科研團隊一起吃住在廠房,經過多次試驗,終于建成了國內首套500公斤級微細金屬粉末制備生產線。
“這些年,國內研發生產金屬粉末的企業不少,我們卻是目前國內規模*大、技術*的金屬粉末制造商。”河北敬業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張華說,“我們的產品具有含氧量低、球形度高、流動性好等優點,完全能夠替代進口產品。根據品種,每公斤金屬粉末的價格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品種的金屬粉末,兩公斤就能賣出一噸鋼的價錢。”
增材制造項目總投資23.4億元,主要建設粉末制備、3D打印、激光熔覆技術等4條生產線,今年10月將全部投產,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5.5億元。金屬粉末產品將成為該集團新的利潤增長點。
近年來,河北敬業集團還積極發展物流貿易、旅游、飲用水等產業,由“一業獨大”逐步走向多元發展,不僅培育了集團更多的增長點,也為鋼鐵去產能減輕了壓力。目前,該集團3000多名去產能職工已全部安置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