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良莠不齊質量優劣混雜價格急劇下跌貿易摩擦不斷
在近日舉辦的"2006年中國摩托車經濟發展國際論壇"上,國家機電產品進出口辦公室副主任、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副司長張驥提出了規范摩托車出口秩序的下一步政策設想。他指出,摩托車出口新政實施3個月以來,摩托車行業出口低價競爭的現象雖然有了明顯好轉,但摩托車企業必須認清現階段面臨的新挑戰,進一步提高摩托車產品出口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自1993年以來,我國連續13年保持了世界*大摩托車生產國的地位,2005年產量1800萬輛,占世界產量一半以上,摩托車出口量從1999年的25萬輛每增到2005年的723萬輛。然而,出口秩序混亂已成為摩托車出口乃至摩托車工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由于出口企業良莠不齊,出現了拼裝銷售、仿冒侵權等惡性行為,導致了出口產品品牌雜亂、質量優劣混雜、企業降價競銷、缺乏售后服務的局面。由于企業間惡性競爭,造成價格急劇下跌、利薄如紙、質量和售后服務難以保證,導致我國企業不得不退出一些主要市場、并造成不可避免的貿易摩擦和反傾銷,嚴重損害了出口企業自身利益和國家聲譽。
"摩托車出口秩序混亂原因是多方面的,與我國摩托車工業的組織結構和整體水平有直接關系,是諸多矛盾和差距的集中體現,規范摩托車出口秩序具有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張驥說。
據了解,今年3月份實行的摩托車出口新政改配額管理、價格管理為資質管理,被認為是機電產品出口管理方式的一次創新。摩托車出口新政實施以來,截至6月份,效果明顯。出口企業數量從去年的855家減少到503家。在企業數量減少的同時,摩托車出口量保持了持續增長,摩托車出口339萬輛,出口金額12.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7.7%和54.3%,在出口史上*出現出口金額增長幅度大大超過同期出口數量增幅的局面。初步測算,如保持這種良性發展的勢頭,全年摩托車出口將多創利超過30億元。
張驥強調,現階段國內摩托車企業必須認清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轉變觀念,采取措施,轉變出口增長方式,進一步提高摩托車產品出口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他指出,摩托車出口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外貿對國際資源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許多企業缺乏新意識,長期滿足于引進和模仿;盈利水平低,缺乏積累,缺少后勁;貿易摩擦處于高峰期,并將長期存在;貿易順差容易造成負面影響;比較嚴重的供過于求,可能加劇惡性競爭等等。
張驥對摩托車產品出口提出了新的政策設想和意見: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出口資質管理辦法;二是要盡快成立中國摩托車商會,在政府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下,企業自主辦會、依法辦會,為本行業提供信息、培訓、業務、公關服務,并積極應對貿易摩擦;三是要確保產品質量,低端產品不能是低質產品,要做好售前售后服務;四是要有出口發展戰略和營銷策略;五是要積極應對國外技術貿易壁壘。要深入研究進口國的市場準入條件、包括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防止盲目進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六是要嚴格控制成本和價格,要考慮匯率和原材料波動的因素,化解風險,保持合理的贏利水平;七是要加強自主創新,無論是整車廠還是零部件廠都要提高研發能力;八是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擊侵權行為;九是要深入研究國外各大自貿區情況,特別是東盟自貿區、南方共同市場、海灣合作委員會、南部非洲關稅同盟、北美自貿區和歐盟,積極穩妥地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國外建設CKD、SKD組裝廠,突破壁壘,提高競爭力;十是要扎扎實實、循序漸進地培育和發展自主品牌,盡快打造世界摩托車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