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近日對機械行業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進行的分析表明,一季度我國機械工業開局良好,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分析預計,二季度機械行業運行總體可以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長速度將低于一季度,預計增速在20%以上。
工程機械增幅轉為正增長
一季度,我國機械行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1211.6億元,同比增長28.9%,增幅高于去年10個百分點。其中,電工電器行業增長30.9%,重型礦山機械行業增長33.3%,石化通用機械行業增長25.9%。同期,汽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1.5%,增幅上升27.1個百分點。工程機械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0.2%,增幅由去年的負增長轉為正增長,增幅上升52.9個百分點。
發改委分析認為,國家實施的宏觀調控政策措施以及各項產業政策,推動了機械產品的投資者和消費者采用新工藝、新設備。同時,2005年底機械行業主要產品訂單飽滿,也是今年一季度開局良好的主要因素。一季度,機械行業累計訂貨值達3702億元,同比增長17.4%。
此外,大宗機械產品出口已經形成穩定渠道,鋼材等原材料價格基本穩定,煤、電、原材料供應未出現大的缺口,生產的外部條件得到保證都是機械工業保持增長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國一些機械基礎件和配套產品已經進入跨國公司的采購體系,使機械產品有了穩定的出口市場。農機、汽車、工程機械、數控機床等行業的大型企業開始在國外積極建立銷售服務網點,渠道逐漸鞏固,產品批量出口增加。
出口企業經營將受人民幣升值影響
一季度,電工電器、重型礦山機械、石化通用機械等重大技術裝備行業,在重化工業階段強大的發展慣性作用下,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汽車、工程機械增速回升明顯。分析認為,良好的開局背后,機械工業在運行中還存在四大值得注意的問題。
部分行業產銷率偏低。工程機械、內燃機、重型礦山、機床工具等行業產銷率低于95%。上述行業中的部分企業制定的2006年全年指標仍然保持很高的增長速度,生產計劃壓力加大。
部分產能過剩行業采購的設備數額未見明顯下降。鋼鐵、銅、鋁、鐵合金、電石、水泥、汽車等行業所需的主體生產設備訂單尚未明顯下降。分析原因,既有總量繼續擴張的因素,也有貫徹產業政策導向、進行技術改造升級等因素。
人民幣匯率升值過快將增大出口企業經營壓力。目前企業主要依靠鋼材價格下降,沖抵匯率帶來的損失。一旦鋼材價格止降或過快上升,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的經營壓力將繼續加大。
電力設備制造所需部分原材料及油品價格漲幅較高。
分析提醒,有色金屬材料、燃油價格的快速上漲和匯率變化等對行業的影響尤其要引起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