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十一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信息化步伐正在加快,電子商務開始進入成熟發展期,電子商務的應用更加普及。"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理事長宋玲在9月4日召開的第九屆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大會上強調了這一點。同時,她把話鋒一轉說:"但是加強中國電子商務誠信體系的建設,是刻不容緩、至關重要的,必須盡快解決的問題。"
在大會上,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理事長、大會執行主席趙銀虎也強調:"目前中國電子商務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然而,困擾電子商務的在線支付、誠信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記者從大會上了解到,在今年6月,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分別委托零點調查研究集團、中國社會調查所和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共同開展了"中國電子商務誠信狀況調查"、"中國電子商務成長與應用性調查"、"中國電子商務社會作用與影響調查",結果令人驚訝:有過網上交易經歷的企業,對電子商務的不信任比例竟然高達36.3%,公眾比例為13.3%。
在對"您對電子商務*擔心的問題是什么"的回答統計中,企業中回答"誠信"的比例為23.5%,排名*,公眾中回答"誠信"的比例為26.34%。顯然,誠信成了公眾和企業在網上交易時普遍擔憂的問題。
商務部廖曉淇副部長表示,走"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道路,需要以電子商務節約交易成本、提高效能、改善業務流程,推動管理創新、體制創新和服務創新。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營造一個誠信、健康的發展環境。
目前電子商務網站都推出了對賣方的信用評價服務,即由完成交易后的買方在自愿的基礎上對賣方進行信用評估,評估結果將成為賣方的信用記錄供后來者參考。買方的信用評估對賣方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賣方的貿易數量。
由于誠信問題成為公眾或企業*為擔心的問題,而信用評價就是對賣方誠信的評估,因此公眾和企業在網上交易前,特別關注賣方的信用評價。"中國電子商務誠信狀況調查"表明,64.2%的公眾和71.1%的企業在網上交易時會查看賣方的信用評價,顯示出了信用評價的重要性。
如果買方在交易完成后能及時對賣方行為進行評估,并形成習慣,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范賣方不誠信行為的發生。
但是調查顯示,公眾或企業雖然意識到信用評價的重要作用,但在具體的行動中,公眾中只有23.5%的買方"總是及時評估"賣方信用,而企業的比例僅為16.7%,40.3%的買方企業在交易完成后對賣方企業"不評估"。公眾和企業的這種行為如果持續下去,將很難建立起積極的誠信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