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空調冷凍年度,空調壓縮機市場慘淡。告別了2004年的火爆、2005年的平穩,空調壓縮機企業在2 006冷凍年度自始至終的無奈期待中,等來了結局。
"今年的空調壓縮機企業確實遇到了很大的困境,內銷數量上不去,外銷市場也不算好,何況還有原材料價格上漲這樣的難題。據我所知,行業內沒有一家企業能夠達到其年初的預計銷售量。相比去年,每家企業的產量都或多或少有所下滑。"廣東某壓縮機企業的市場人員稱。
經過幾年快速的發展,家用空調壓縮機行業的增長在2006冷年戛然而止。據業內人士分析,2006冷年,中國空調壓縮機總產量約為5000萬臺,比2005冷凍年度下滑約10%。
作為上游的壓縮機企業自然遭遇"寒流"。據海立公司有關負責人透露,2006冷年,海立壓縮機總產量約為 850萬臺,比上年同期下降10%以上。日本三菱壓縮機有關人員也表示,8月以前,三菱生產線一直開工不足,生產狀況較上年有很大的改變,估計到12月自然年結束,三菱2006年*多只能實現近500萬臺的生產量,與目標產量600萬臺有較大差距。據了解,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西安飛達仕等小壓縮機企業已經面臨生存危機。
許多壓縮機企業的銷售則比去年有小幅下滑,如美芝、LG、三星等。美芝有關人員透露,2006冷年,美芝銷售了約750萬臺壓縮機,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滑。松下、LG有關負責人也表示,2006冷年銷售量為800萬臺左右,與去年同期銷售量相近。
事實上,大部分壓縮機企業已經在2006冷年之初就預知了今年的市場結局。"從冷年開盤之初,情況就不好。5、6月份本是空調的銷售旺季,但內銷市場一直沒有明顯上升,出口市場也沒有顯著增長,再加上國內市場空調庫存過多,空調企業生產減緩,空調壓縮機企業又多在擴產,空調壓縮機行業出現這樣的情況是難免的。
何況原材料價格一直在漲,空調企業也不敢貿然大批量采購壓縮機。"一個壓縮機企業相關負責人分析說。
原材料漲價,對以"吃"鋼材、銅為主的壓縮機生產企業帶來很大影響,2006年,空調壓縮機行業盈利水平下滑,從毛利率水平可窺一斑。2006年1-5月的財務數據顯示,空調壓縮機行業的毛利率是13%,而2005年同期是21%,下降8個百分點。
從細分的空調壓縮機類型來看,旋轉式壓縮機的毛利率水平縮水*快,從2005年的21.69%下降到20 06年的12.75%,同比下降41.23%;其次是渦旋壓縮機行業,下滑5個百分點,目前的毛利率是17.78%;只有螺桿壓縮機行業的毛利率得以基本維持,下滑不到1%,目前毛利率維持在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