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緊缺、環境污染、能耗高已經成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障礙。近日,中國工程院邱定蕃院士在由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和江蘇技術師范學院主辦的“2007中國貴金屬再生國際論壇”上指出,解決有色金屬循環利用的科學技術問題,要廣泛采用和推廣先進的工藝和裝備,來提高產品品質和對有色金屬二次資源合理利用水平。
據了解,金、銀、鉑、鈀、釕、銠、鋨和銥共8種貴金屬元素在有色金屬中占據重要地位。貴金屬之所以“貴”,除了價格因素外,良好的化學穩定性以及其他獨特的性質是其*可“貴”之處。貴金屬在工業上的廣泛應用及其獨特的性質使其在現代工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電子、化工、醫藥和國防等工業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包括貴金屬在內的有色金屬資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僅次于石油的重要戰略資源。
事實上,在我國政府對能源利用的重視與政策支持下,我國可再生利用資源的管理已經逐步做到了系統化、行業化。銅、鋁、鉛、鋅等主要有色金屬廢棄物的再生利用技術已逐步成熟,管理基本規范,具備了比較明顯的行業特征。但是,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在金銀等貴金屬生產、使用和流通等領域實行的計劃管制,造成了我國貴金屬生產、深加工和貴金屬二次資源的回收利用技術總體水平不高,研究開發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力度不大,粗曠式經營居多,工藝、技術和裝備落后,貴金屬的回收率較低,同時回收利用過程中環境污染嚴重。因此,如何對貴金屬二次資源以一種對環境友好的方式進行充分利用,提高貴金屬回收率,已成為環保和資源部門以及廣大企業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長期從事貴金屬深加工處理和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技術研究的專家,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周全法教授認為,環保問題已經成為目前我國貴金屬二次資源循環利用過程中*為嚴重和引起關注的問題。他說,改進工藝和技術,提高貴金屬廢料的一次回收率,對保護貴金屬資源和減少社會回收總支出是非常有利的。對于貴金屬資源的重要性、從事貴金屬循環利用的緊迫性和意義,人們還存在著許多認識誤區。法律的缺失,造成了目前對包括貴金屬二次資源在內的可利用資源的管理混亂。
專家普遍認為,提高全社會對包括貴金屬二次資源在內的廢棄物資源重要性的認識,解決好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之間的矛盾,加強技術開發力度,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對廢棄物資源的循環利用進行立法,是解決我國貴金屬二次資源循環利用中存在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