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國家科技獎各獎項27日在北京揭曉,國家*高科技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等四個*重要的獎項皆“名花有主”。
根據《國務院關于200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李振聲獲得2006年度國家*高科技獎,“介電體超晶格材料的設計、制備、性能和應用”和“金屬配合物中多重鍵的反應性研究”2項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超精密特種形狀測量技術與裝置”1項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殲十飛機工程”1項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而在此前的歷年獎項名單上,四大獎項都曾出現過空缺,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甚至在2004年度之前連續空缺6年之久。
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本次是自1999年設立國家*高科技獎以來,*出現四大獎項無一“空缺”的局面。“總體看,2006年度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水平進一步上升,特別是一批自主創新的科技成果表現‘搶眼’!
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是反映科技原始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在2006年度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中,這兩個重要獎項的獲獎項目總數和質量都有顯著提高。
2005年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的項目分別為38項和40項,兩項之和比上一年度增長近40%。2006年度則有85個項目在這兩個獎項中獲獎,獲獎項目總數繼續保持上升勢頭。
據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介紹,“介電體超晶格材料的設計、制備、性能和應用”這一成果體現了近20年的科研積累,包括理論闡述、材料設計、材料制備、新性能的發現及應用等,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科研成果處于國際*地位,共有10篇主要論文發表在《科學》等國際權威期刊上。
“金屬配合物中多重鍵的反應性研究”項目基于無機化學,將合成化學和光化學融合,解決了多個生物無機和金屬有機催化難題,開拓了金屬誘導原子或基因轉移反應和磷光激發態化學的研究,在整體上處于國際*水平,有20篇論文被他人引用1000次以上。
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兩大獎項一等獎皆“名花有主”,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本年度獲獎項目的整體水平。
此外,本年度還有“殲十飛機工程”1項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反應堆”等20項成果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這些項目在科學理論、技術原理或關鍵技術和系統集成方面有明顯的創新!眹铱萍吉剟钷k公室負責人說,“其中,基礎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應用技術成果得到較大范圍的推廣應用,對推動國民經濟建設、保障國家安全和促進行業科技進步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