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國家加大了對摩托車行業的管理力度,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規范行業行為的政策措施,如實施“第二階段國家排放標準”、“一車一證”管理制度等,這些措施對2005年摩托車行業整體經濟運行質量起到了非常明顯的正面影響。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全國114家摩托車生產企業經濟指標月快報統計,2005年摩托車行業經濟運行一改2004年快速增長的局面,整體呈小幅增長的態勢,主要情況如下:
———產銷指標小幅增長,經濟效益總水平不斷提升
2005年,全行業114家摩托車生產企業累計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725.93億元,同比增長9.18%;累計完成工業銷售產值721.13億元,同比增長9.23%;累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709.01億元,同比增長10.05%;實現利潤總額14.17億元,同比增長21.89%。產出指標呈小幅增長的態勢,與上年同期相比,各主要指標增幅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2005年摩托車工業經濟效益總水平不斷提升,一季度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21.59,上半年為126.1,前三季度為128.28,全年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40.9。但從全年平均水平來看,經濟效益總水平仍然低于2004年的情況。
———成本費用投入加大,企業虧損面上升
由于從2005年7月1日開始,國家實施了第二階段排放標準,對摩托車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為了達標,加大了成本費用的投入。2005年摩托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709.01億元,同比增長10.05%;其中,產品銷售成本593億元,同比增長10.16%,成本增長高于收入的增長。全行業管理費用投入36.55億元,同比增長15.55%,增幅明顯高于行業產出指標的增長;2005年摩托車工業企業虧損面擴大,在參加匯總的114家摩托車生產企業中,虧損企業占34家,企業虧損面為29.8%,虧損面比上年同期提高8個百分點,114家企業中約有20%左右的企業處于微利經營,摩托車工業正在經受新一輪洗牌的過程。
———企業發展極不平衡,盈利水平存在明顯差異2005年,在摩托車工業小幅增長的大格局下,摩托車企業發展極不平衡,工業總產值排名前10位企業中,有5家企業產值實現兩位數增長,有3家企業產值為負增長;產品銷售收入排名前十位企業中,有5家企業實現兩位數增長,有5家企業增幅在1%~9%之間;從實現利潤情況看,利潤總額排名前10位企業中,有6家企業實現兩位數增長,有2家企業為負增長。
大長江集團擔當了真正的行業老大位置,200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0.72億元,同比增長19.18%;完成工業銷售產值71億元,同比增長1..79%;實現產品銷售收入71億元,同比增長19.79%;實現利潤總額4.3億元,同比增長13.81%。各主要指標均實現較快速度增長,*額均名列全行業*。
從相對指標情況來看,產品銷售收入排名前10位企業中,成本費用利潤率和銷售利潤率等指標存在明顯差異。
———企業應收、應付款項較快增長
2005年摩托車工業應收賬款凈額為79.19億元,同比增長15.59%;應付賬款為125.95億元,同比增長13.70%,應收、應付款項呈較快增長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