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選冶加”一體化是方向
銅價高位劇烈波動,究竟會給江銅為代表的我國銅企業帶來什么影響?中國銅工業的發展出路在哪里?帶著諸多疑問,記者日前走進了江銅集團以及旗下上市公司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西銅業),并對采礦、選礦、冶煉、加工等各個環節進行深層次的調研。
江銅集團(下稱江銅)是國內銅工業的領頭羊,是擁有27年歷史的特大型銅工業集團,不僅形成了45萬噸銅綜合生產能力,且占全國三分之一銅資源儲備而排名全國*,世界第九。因此,了解了江銅,也就在相當程度上了解了我國銅產業的上游。
企業套保數量已減少
利用期貨工具參與賣出保值,是現代企業一項必不可少鎖定利潤的手段。江銅也是如此。
今年初以來,國際銅價出現了大幅飆升的走勢,1-3月份的漲幅超過了22%。國內銅冶煉商是否會在期貨頭寸上巨虧?會否出現過量保值的情況呢?“套保數量已經明顯減少”,江西銅業董事會秘書潘其方說,“因為今年銅價漲幅遠遠超過去年,所以相對銅價漲幅而言,少賺數字比較小”。根據記者的統計,2004年12月31日到-2005年6月低,倫敦銅價漲幅不到5%,上海銅價漲幅約10%。
中鋁洛陽銅業期貨科科長張雪峰指出,從對國有企業負責任的角度,不管銅價如何走,都必須參與套期保值。而國際知名投行高盛在3月底出席江西銅業(0358-HK)投資者會議后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江銅集團今年首季的對沖頭寸下降50%。
據了解,江銅的銅精礦來源有兩部分,一部分是自產的,大約接近總量的1/2;另一部分是外購的(包括進口和國內其他地方礦)。江西銅業負責銷售的副總經理王赤衛曾向記者表示,自產部分保值不超過30%;但外購部分需要對銅精礦價格波動進行對沖,通常要100%的保值。而面對一些無根據的猜測,王赤衛以一句“用事實說話”回答了記者的質疑。事實是,2006年度一季度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凈利潤與2005年同比增長100%,這個數字已公告。
企業保值是根據當前市場的走勢,鎖定目標利潤而采取的保險措施,即保值時已賺了錢。潘其方介紹,江西銅業一直遵循不過量套保的原則。因為有相當一部分銅是通過現貨銷售給一些大客戶的。江銅集團每年底召開招標訂貨會,采用定量不定價的原則,即將來以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價格為參照,確定一個現貨升水,誰競標的價格高就給誰。為此,要保證大客戶的供應,這部分一般是不做套保的。
江銅在套保方面的情況,在全國其它銅企業中也大致如此。
價格波動帶來“壓力”
冶煉企業在進口銅精礦的同時,往往要對銅精礦進行對沖。因為銅價劇烈波動的同時也會影響這部分原料的價格。尤其是近期倫敦銅價頻繁出現400美元以上的日波動,這時候冶煉企業往往面臨較大的壓力。“這個壓力不是來自經營方面的,而是大腦的高度緊張”,潘其方說。據介紹,江銅通常會維持一個月冶煉產能的原料庫存,在不斷進口原材料的同時,既需要對銅精礦未來可能的價格波動風險進行對沖,同時也要鎖定產品陰極銅的利潤。
以江銅為例,在國外的賣出保值主要是對沖銅精礦價格波動的風險,對產品陰極銅的保值一般在國內。“在保值之后,銅價若大幅上漲,則浮動虧損比較大;如果價格下跌,原料價格也將同步下來,如果減少保值量,意味著部分庫存價格也在下跌”,潘其方說,“所以當天波動特別大的時候,漲跌都會感到壓力”。
記者在江銅采訪時,也能感受到銅價波動給員工帶來的壓力。無論是普通的司機,還是銅礦的工作人員,都對銅價波動十分敏感。“昨天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期銅收盤價格是70380元”,江銅集團接送我們的司機王師傅準確的報價令記者驚訝不已。據采礦廠副廠長周少兵介紹,2005年全國61萬噸的礦產銅產量中,約20%來自于德興銅礦,當年該銅礦產銅量為12萬噸,占江銅自產銅的80%。
如何應對銅精礦緊缺
銅礦資源短缺,是我國銅工業的一個普遍的現象。2005年我國銅表觀消費量約360萬噸,但自產的僅61萬噸。
江銅集團的銅工業儲量為1200萬噸,約占全國的1/3,全國18個大型銅礦區中,排名前五位的均為江銅所擁有;江銅冶煉原料的自給率約40%。
貴溪冶煉廠距離江銅集團總部約兩公里,江銅所有的銅精礦都在這里冶煉成陰極銅,用于期貨交割和現貨銷售。該廠工作人員董莉向記者介紹,貴溪冶煉廠占地面積4000余畝。2005年,該廠年產陰極銅大約45萬噸,硫酸101萬噸,黃金12噸,白銀350噸,該廠目前在世界上排名第九位。勞動生產率比較高,員工始終保持建廠初期3400余人的水平,但產能已經從當初7萬噸提高到目前45萬噸。亞洲*大的露天礦山———德興銅礦的銅精礦,是通過鐵路運輸專線進入貴溪冶煉廠的。通過先進的設備———閃速冶煉爐,僅需0.3秒就可以將固態的銅精礦變成液態銅水,隨后通過幾道程序后成為陰極銅。
業內人士介紹,除了自產銅部分利潤較高之外,銅冶煉企業的利潤來源于外來銅精礦的加工費收入。銅精礦加工費(TC/RC)是銅精礦轉化為精銅的處理和精煉費用。TC就是處理費或粗煉費,RC是精煉費。TC/RC是礦產商和貿易商向冶煉廠支付的、將銅精礦加工成精銅的費用。當TC/RC高企時,表明銅精礦的供應充足,冶煉企業能夠在談判中占據主動;反之,當供應短缺時,礦山在對冶煉廠的談判中占據主動,其支付的TC/RC就會下降。
2005年以來,銅價一直處于相當高的水平,銅冶煉企業雖然有一定的利潤,但是銅精礦貨緊價揚使冶煉企業的成本大大上升。數據顯示,全球基準TC/RC已經由年初的170/17下降到4月底的70/7后,5月份某些銅礦供應商與冶煉商之間達成了更低的冶煉費。5月下旬,美國GERALDMETALSINC和智利MIN-ERAESCONDIDALTDA達成的加工費為30美元噸和3美分/磅,而此前澳大利亞NORMANDY礦業公司下屬GOLDEN-GROVE銅礦成交的加工費為40美元噸和4美分/磅。這表明,銅精礦供應日益緊張,國內銅冶煉企業的加工費利潤將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水。
按照國家的要求,江銅集團制定了十一五規劃,在貴溪冶煉廠的西區新增了700畝的地,用于建造30萬噸的銅冶煉工程,該工程計劃到2007年5月份建成投產。屆時,江銅的銅冶煉規模將達到70萬噸,擠進世界前三位。但在累計70萬噸冶煉產能上馬后,江銅如何解決原料的問題?
江銅集團總經理何昌明說,在企業逐步走向國際化的形勢下,資源應從世界的高度來看問題。日本、韓國、德國、芬蘭等國根本沒有礦山資源,但銅企業做得很大,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即除了原有的礦山資源外,集團公司將通過在國內外搭建銅礦資源的戰略平臺,來改善銅精礦供應問題。
國內方面,集團控股的四川康西銅業,其周圍有一些小銅礦,目前仍屬于當地州政府所有。雖說康西銅業仍以冶煉為主,但其粗銅全部供應給江銅。而且,四川省有90%的銅礦資源富集在康西銅業所在的涼山自治州和甘孜自治州之間。章愛慶說,“控股康西銅業,為江銅集團在中國西部搭建了一個控制資源的平臺,目前合作非常不錯”。除此之外,江銅還控股了山西的一處銀銅礦。這是江銅在華北地區以及向北方發展的一個戰略平臺。據媒體近日報道,江銅集團、中國黃金集團、以及江西省地礦局贛西北大隊合資成立“江西九江金雞窩礦業有限公司”,共同開發潛在經濟價值達100億元的江西省金雞窩銀銅礦,江銅集團占該公司42.5%的股份。
國際方面,據透露,江銅集團一直在積極尋找境外資源和合作項目。江銅集團黨委書記戚懷英6月初在曼哈頓召開的一次中國投資會議上表示,“中國是一個缺銅的國家,所以我們也不得不進口銅。我們需要提高技術,我們不得不建立在海外的原料基地,以解決我們的銅精礦供應問題”。而在銅精礦緊缺問題上,江銅僅僅是中國銅冶煉行業的一個縮影。
向中游銅加工業延伸
對大型企業來說,一方面要向上游抓緊資源儲備,另一方還要向下游加工業延伸。這樣既可以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又能夠獲得較高的利潤。江銅集團就是如此。
德興銅礦為目前江銅所屬*大的礦,該銅礦離江銅集團總部貴溪市約100公里。業界有“到德興銅礦,可以看到世界規模的采礦業”的說法。德興銅礦采礦廠副廠長周少兵介紹,德興銅礦的探明儲量約500多萬噸,目前已經開采了200萬噸左右,與之毗鄰的富家塢銅礦探明儲量約250萬噸。此外,江銅所屬九江附近的城門山礦有較大的儲量,如果按照設計4.3萬噸/日處理能力,這將是目前國內第二大銅礦,該礦有品位高的特點。*不足之處是:該礦屬于湖底礦,開采難度較大。
據了解,目前除了德興銅礦之外,其他一些礦山都還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其中城門山礦的礦石日處理能力僅為1200噸,遠遠小于德興銅礦日處理礦石10萬噸能力。
不過,江銅的銅儲量雖在全國*,但對于中國每年360萬噸以上的消費量來說,全國60余萬噸的自產礦產銅仍是杯水車薪。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在加緊解決銅精礦供應問題的同時,江銅集團的觸角已經伸向銅加工行業。
章愛慶部長向記者介紹說,江銅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是:以銅的提取與加工為龍頭,同時做大做強貴金屬提取與加工、稀散金屬提取與加工和硫化工三大產業。到2010年,江銅形成70萬噸銅冶煉能力、60萬噸銅加工能力、硫酸產能240萬噸、黃金產能25噸、白銀產能500噸,總投資130余億元(其中流動資金30億元)。
70萬噸的冶煉產能,江銅的銅加工能力將達到約60萬噸,這是否意味著將來江銅所冶煉的陰極銅近90%將用于內部消化?“如果按照集團公司對銅加工項目的投產進度和計劃,將來可能無銅可以外賣了”,潘其方笑著說。
記者對這些銅加工項目進行粗略估計,江銅未來銅加工產能累計約56萬噸。據介紹,目前這些發展項目和所需資金基本落實,2008年將全部建成投產。此前已經投產的包括15萬噸銅桿、3萬噸電工線一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