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有前途的三大新興產業是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和生物產業。作為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的三大支柱之一,新材料技術對工業、農業以及國防和其它高新技術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力作用,作為實施科教興市主戰略的重要支撐,有著不可限量的燦爛前景。位于上海近郊的金山區張堰鎮自2006年4月3日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上海張堰新材料深加工產業基地”以來,抓住這一產業的科技活力和后發優勢,正著力將基地建設成為“世界*的新材料研發、生產和加工基地”。
張堰鎮藏有江南地區稀有的礦藏。經上海市地質探測隊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探測,探明張堰鎮地下有品位較高的中型銅礦床,除含銅外,還含有銀、金、鉑、鋅、鎘等多種金屬。經上海投資咨詢公司組織專家進行技術評估,認為“張堰銅礦為D級,儲量十萬噸,品位較高,建礦條件優越,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產地”。
為了抓住獲得國家火炬計劃認定的良好發展機遇,張堰鎮積極謀動,制定了長達1萬多字的基地發展計劃,從基地建設的戰略意義、必要性、總體目標、發展規劃、實施方案等方面詳細闡述,為基地的順利開展建設描繪了一張美麗藍圖。
高起點定位培育產業鏈
國家火炬計劃上海張堰新材料深加工產業基地以下(簡稱產業基地)自成立以來,就定位于“立足上海,面向全國,力爭將基地建設成為世界*的新材料研發、生產和加工基地”的目標。嚴格遵循“高新技術、高附加值、低能耗和無污染”的原則,重點發展新金屬材料加工與制造、機械制造、電子電氣、電站配套設施和汽車零配件以及家紡等產業。其中產業和企業的發展目標是:每一產業的企業數都在10家以上。每一產業都要培育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的發展、延伸,帶動一批配套企業的發展。還將通過招引國際知名企業和國內龍頭企業落戶的途徑,逐步培育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
據了解,到2008年,產業基地將形成年產值20億元以上的產業鏈3至4個,至“十一五”規劃末的2010年,每個產業群年產值在30億元以上,每個產業群擁有3至4家產值在5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
產業基地內的企業普遍建立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和新產品開發機構,骨干企業要達到國際*水平,互相競爭,互相促進,形成特色突出、實力明顯、產業基地作用增強的發展格局,從而發展成為國際水準的集研發、制造、展示、流通、服務為一體的新材料深加工產業基地。
多模式運營形成各方合力
產業基地實施“官產學研金”緊密結合的市場運作機制。政府除了給以適當政策優惠和資金投入以外,主要起導向和協調作用,而不直接參與管理。在投資來源上,采取多元化投資, 除政府外,企業、研究所、高等院校以及海外學者或企業家作為主要投資者。鼓勵企業聯盟、科研單位及海外專家學者和其他投資者,特別是企業用戶以及入駐基地的企業投入。集成化投資以增加市場化運作的動力,從而形成各方合力,促使基地健康發展。
據介紹,目前,產業基地內已建和在建三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可供出租。園區發展有限公司還為即將入駐園區的內、外商投資企業提供專業的咨詢服務和申辦前置審批工作,辦理手續費除國家征收部分全額上繳之外,其它由產業基地免費幫助辦理。
合作化人才搭建創新平臺
張堰新材料深加工產業基地積極實施軟環境開發,目前基地內有博士后工作站1個,*技術中心一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個,獨立研究科研機構4個。此外,基地還和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建立了會商機制,合作建設有色金屬新材料科技創新平臺,建立學術交流與合作機制,促進產品升級,合作培訓人才等方面簽訂了合作協議。
產業基地成立6個月以來,目前已聚集了一大批金屬材料加工、機械制造、汽車零部件制造、紡織材料及制品等新材料深加工特色企業。這些企業集聚有利于形成合力,發揮綜合優勢。張堰鎮通過近年來的招商引資和開發建設,產業基地共有簽約項目72個,61個項目已經入駐,其中阿爾斯通、AMG、西門子等世界知名公司也紛至沓來。
據悉,現在產業基地內22萬平方米建筑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孵化基地正在建設中,至明年年底,產業基地在3平方公里內將形成完整的服務配套功能,預計到2008年,產業基地內企業將形成200億元以上的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