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以來,農產品期貨成交火爆,走勢強勁,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滬銅跌破平臺底部,呈破位下跌之勢,而滬鋁雖然走勢稍強,但也震蕩觀望,止步不前。分析認為,無論是資金面還是基本面,金屬牛都四面楚歌,下跌因而在所難免。
表象:資金離場
金屬期貨疲弱的表面原因是資金離場。附圖是工業品期貨和農產品期貨(包含滬膠和棉花)每周成交金額對照圖。從中可以看出,工業品期貨周成交金額目前已遞減到今年1月份水平,約1000多億,但農產品成交金額則上了一個臺階,站穩在3000億元之上。排除今年滬膠隨滬銅和滬鋁暴漲導致農產品期貨周成交金額與工業品期貨的成交金額拉大到異常水平外,目前農產品、工業品期貨每周成交金額差距已達歷史*高值。
成交金額差距的拉大,反映出投機資金的意圖和取向,一個沒有足夠投機者介入的市場,是不可能產生大行情的。因而主力資金的退出,也帶動散戶了的離場,導致金屬期貨風光不再。
更為利空的是,不僅投機者一哄而散,而且機構投資者和長線投資者也大規模離場。這可以從工業品期貨和農產品期貨每周末的持倉市值看出。截止到農產品期貨加速拉升前(11月10日),農產品期貨的周末持倉市值達到532.26億元,已超越工業品期貨持倉市值463.34億元,反映出長線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離場。由此可以判斷,至少中期內,工業品期貨難以持續走強,尤其是滬銅。不過,從形態和基本面看,工業品期貨有可能出現一次回光返照式的反彈行情,時間應在農產品期貨構筑短期震蕩平臺之時。
內因:供需平衡及政策調整
資金離場并非市場主力的主觀意圖,而是基本面變化所致。
從供需方面看,供應增加和需求減少是導致銅價疲弱的原因。供應增加幅度是明顯的,因為銅價持續幾年維持在如此高位,必然刺激資金流入銅產業鏈,幾年下來,產能必然會有較大增長。需求方面,影響因素有二:一是產業政策的調整,二是銅需求高峰期已結束,開始進入一個平穩的發展期。目前,空調、冰箱和洗衣機等用銅量較大的電器已進入階段性飽和狀態,不可能再現2000年以來由于經濟復蘇和空調等耐用電器產品的大幅降價拉動需求大幅增長的狂熱消費階段。
此外,由于有關部門通過提高銅鋁產品出口關稅,也抑制了銅鋁加工產能向中國大規模轉移的趨勢。正是以上幾個方面的變化,導致下半年金屬期貨走勢持續疲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