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產規模與格局分布
據有關資料1996年統計,以世界工業國的DIY市場規模比較,美國1995年DIY總值達1258億美元、1996年為1420億美元;德國1995年為647億馬克、1997年為670億馬克;法國為270億馬克(1995年)、1997為260億馬克;英國為248億馬克(1995年)、1997年290億馬克;日本1997年為429億馬克。可以看出1997年美國居世界*位,德國為第二位,日本為第三位、英國、法國依次為第四五位。從銷售額方面比較,1996年全球*大20家五金家用品銷售組合公司銷售總額計186.93億美元。美國1996年五金家用品百貨業名列前10名銷售額達437.4億多美元(1995年為367.5億多)。其擁有家數1995年為2081家,1996年增加到2298家,增加了217家。
亞洲的中國、香港地區、臺灣地區的五金制品在世界上僅次于發達國家。我國的五金工具市場已從80年代的30余家發展到現在有10萬家之多(包括擁有進出口權的企業),這表明中國已經是世界主要的工具五金供應國,是居世界DIY市場*、二位的美國、德國(占德國進口來源的18.4%)的供應國,是加拿大五金用品中的手工具業第三大進口國,1996年進口金額為2.3億加元,位于美國及我國臺灣省之后。臺灣金屬制品1996年產值為3221(新臺幣)億元,其中手工具的產值達346.05億元,占金屬制品的10.7%。出口金額上升為全球主要22個工業大國手工具出口總額之首,達11億美元之多,占全球22個主要工業國手工具出口額的18.76%。
綜上所述,世界五金及工具的主要生產、貿易國家的格局分布為歐洲、美洲、亞洲三大洲,形成了發達國家與新興工業國家競爭的格局。主要國家有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英國、日本、中國、韓國、新加坡等一些國家及我國臺灣省。
二、生產水平與產品質量水平概況
五金業的產品制造離不開制造生產產品的工具機械,所有先進的產品的產生皆依賴于工具機械工業的科技。因此,工具機的水平也可反映五金工業的生產水平狀況。
(一)生產水平
設備水平:1996年列為全球工具機械生產大國有日本,產值91.99億美元,其次為德國78.01億美元,美國位居第三,產值49.15億美元。還有意大利、瑞士、臺灣、中國、英國、南韓、法國。主要工具機出口國日本列為*位,其次是德國,意大利列第三位。產值成長率英國位于七大工業國之首,為98%。意大利69%、法國為64%、美國為45%。其出口成長率較高的順次為西班牙(24%)、意大利(22%)、臺灣、美國均為14%,德國13%。
其技術水平首屬美國的航天和高科技產業的工具機,具有精密度高,部件多為鈦、鎢等新材料的金屬制品,其控制多屬電腦操控。金屬切割機發展了雷射切割機,具有其精度高的特點。還有日本、瑞士也生產該產品。可以看出日、德、美為世界工具機的主要產銷國,日本、德國、意大利是世界工具機主要的出口國,美國、德國、中國是世界工具機主要的(進口國)使用國。其中,中國雖然1994一1996年居世界進口值第二位,但購買金額年年下降,1997年已下降為第四位,因此,購買國仍以西歐為主。
技術水平:高新技術應用于五金行業很廣泛,在技術水平上,采取了發展策略,使用線性馬達,向高速化邁進,以PCBased控制器取代傳統的CNC控制器。如日本的日立精機立式切削中心,采用線性馬達以求加工高速化。美國的Cincinnaei、日本的Toshiba,我國臺灣省的永進綜合加工機、勝杰車床等設備都是世界先進水平。發達國家及新興工業國家五金工具的生產水平由于應用高新技術于五金產品的設計、制造,特別是微電子技術在工程與管理上、電腦設計技術CAD/CAM/CAE的應用,使五金產品極大地提高了性能。我國臺灣的五金業不斷更新生產設備,如用CAD來設計模具,并以CNC綜合切削中心機、CNC放電加工等先進設備來制造模具、采用彈性制造系統(FMS)及全面品質管制(TQC)等,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水平,同時在產品制造中,采取了優質材料及先進的表面涂鍍技術,生產出中*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五金用品中,鎖具、各種電動工具、門窗五金衛浴配件等產品都應用了現代科學技術,如發達國家制造的鎖具的保密控制機構,由原單排彈子結構,發展到單面雙排彈子、雙面雙排彈子結構,雙面三排四排等復雜結構。極大地提高了鎖具的保密、安全度。從鎖具的總體控制上由原來單純的機械式發展到機械電子式、機械磁控式等多種復雜形式。發達國家的鎖具行業生產設備已有90%以上采用電腦控制。提高了自動化水平及其加工質量。在管理上,已全部實現微機化和運用信息高速公路,五金工業的發展與其他行業發展保持了同步。
新材料技術廣泛的應用:世界著名的專業把手生產廠家,德國的HOPPE公司,用塑料樹脂等各種合成材料,無論多復雜的結構和形態,均用模具一次成型,簡化了加工工序,縮短了產品開發周期,不但提高了產品檔次,還減少了環境污染。發展中國家五金產品的生產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如亞洲的中國、印度等國五金產品的生產設備采用高新技術的較少,附加價不高,設備陳舊。
生產管理水平:發達國家除了采用微機應用于企業管理外,在軟環境服務上,狠抓了銷售這一環節,通過舉辦五金業產品展覽,來促進五金行業信息交流及貿易,加強了五金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全美五金展是北美地區規模*大的、歷史*悠久的五金專業展。第51屆展覽廠商已達280余家參展;面積達7.9萬平方米,并以優異的服務如研討會、新產品包裝展示會、國外買方服務中心及電腦配對服務站、電腦產品查詢站等先進手段便于促進多國之間的交流。
成立大型連鎖跨國店,擴大五金產品的銷售渠道。目前已成為發達國家市場銷售的主流。加拿大連鎖百貨公司;社區加盟店己成為美國五金銷售的主要渠道。還有的連鎖店以電話訂購,直接郵購等便捷服務,促進五金產品的銷售。也有的利用先進通訊技術——Internet網絡服務生產、流通環節。
(二)產品質量水平
五金產品的高質量,主要來自于五金制品設備及制造技術水平、材質水平,因此,發達國家五金產品的主要生產國產品質量好、發展中國家的產品質量差、價格較低。日本、美國及德國等歐洲國家工業國五金產品高價位、*多、質量優,包括設計好、花色品種多、高性能、多功能產品不斷問世,且頗受歡迎。產品向豪華型、多功能發展。材質優、品種全:如世界著名的工業把手生產企業——德國的HOPPE公司,年產把手10萬套以上。其花色品種上萬個,并應用新材料,工業流程減少到一次成型,提高了產品檔次。德國的電動工具重要廠家Robert、Bsch,其五金產品品種多樣性,無論是專業用還是家用的電動工具,幾乎都能提供所有的類型及完整的售后零配件。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均追求高質量,同時追求*。在設計時注重環保,盡量采用資源可再生材料。
美國、德國、意大利等發達工業國家的五金制品優質價廉,頗受世界各國的歡迎。臺灣工具廠商將產品材質由中碳鋼提高到鉻、錳合金、鉻鎳合金生產手工具。如扭力扳手工具,品種齊全。有指針式、數顯式、微調式,還可用于破損螺紋。板手材質都涂亞光鉻。電動工具向充電速度快、使用時間長發展。外型向精制、包裝美化發展。產品具備多功能、多用途。如美國的園藝工具,土鏟有雙重作用,一邊可挖土和栽植,另一邊就是鏟子。兩用修剪鋸刀,一刀可修剪花草,另一邊可鋸斷樹枝。系金屬或Vinylon材質,刀重不到0.5kg,可放在口袋中。還有隨身帶的耙子,可用于灌木的栽植,還可掃落葉。許多國家注意售后質量保證措施:有的公司注重取得ISO9000、UL等國際認證。美國的木材加工工具公司(Mafell)為確保質量,采取所有的零部件均由本公司自制。還有的建立賠償制度,如有瑕疵則賠償經銷商每件15馬克。
三、五金工具行業發展特點
(一)從上述國家基本情況看,五金工具行業發展的快慢,主要取決于本國經濟的發展,取決于其他行業技術的發展,同時還取決于市場的發展。
(二)市場資訊不足,由于各國產品分類不完全一致,導致統計資料難度大、資料不確實,很難進行準確的比較,不利于五金行業的研究、開發。
(三)五金工具的生產,與其他行業產品比較,具有品種繁雜、批量不大,過去多數手工做業。制造生產過程涉及的技術設備廣泛、生產規模小,各國各類別產品發展的快慢不一,同時作為專業民用的“工具”,其用途都是固定的,只能在功能、材質上有所發展變化。
(四)世界五金行業的生產銷售由小型獨立逐漸趨向大型化、國際化,出現了國內外聯合銷售網絡——連鎖店、加盟店。如美國著名五金工具社區加盟店下設分店,分布于50多個國家,共l萬多個加盟店。德國五金市場向大型賣場發展,1.5萬平方公尺以上的賣場已成為發展趨勢。
(五)工業發達國家五金產品逐步向高中檔產品發展,已將低檔五金產品轉移到發展中國家設廠生產。